詩詞典故·二頃良田
【出典】 《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負者,背也,枕也。近城之地,沃潤流澤,最為膏腴,故曰:‘負郭’也。”
【釋義】 蘇秦為戰國時縱橫家,游說成功,佩六國相印。他自稱發跡之前缺乏二頃良田以謀生。后因用“二頃良田”喻指賴以謀生的田產,宋詞中常借以表示棄官歸田。
【例句】 ①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蘇軾《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晦之》312)這里用“二頃良田”典,自敘棄官歸隱的思緒。②吳下阿蒙,江南老賀,肯為良田二頃謀。(劉鎮《沁園春·和劉潛夫送孫花翁韻》2472)這里以古人設喻,謂孫氏不是為謀求田產而奔競的人。③不如歸去好,良田二頃,茅舍三椽。(楊澤民《滿庭芳》[春過園林]3006)這里用“良田二頃”描繪棄官歸田后的生涯。
上一篇:典故《二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伐性蛾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