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骨金蜂》
【本書體例】
東方英著。約12萬字。澳門毅力出版社1986年版。
金蘭村風塵雙俠羅兆南、李萍夫婦忽遇大難,二人失蹤,家人死傷散離,唯留一對幼子女。女俠蔡曉梅路見不平,攜二子收養,欲為之查訪陷害羅家的仇敵。后二子女被送往紅柳山莊學藝。蔡獨身潛往桐柏山訪丁春熙,尋找線索,不意丁已被害。蔡又與黑寡婦司徒無霜交手,為其所傷。蔡再到武林名寨楊家堡,夜宿房中,被楊家教師古季玉救出,告以楊家布滿暗器機關,風塵二俠曾來此,但不久失蹤,推測其已被楊家所囚。蔡、古二人產生愛情,前住囚禁二俠的死谷。為尋入谷門徑,夜宿獵戶家。不意古也是楊家派來使用美男計者,半夜正欲下毒,幸虧蔡曉梅白天仍有疑惑,又得司徒無霜相救,未遭毒手。于是順勢制服古季玉,將計就計取得楊家信任,探出風塵二俠的下落。楊堡主得蔡投靠大喜,言出欲得寶物“蜂王刺”的真心。蔡假意代楊前去勸說二俠,以寶物換子女,暗中聯絡。又說服作客楊家的武當天鶴子等江湖高手。原來楊如得“蜂王刺”后,武藝便可橫行天下。幾人定計將蜂王刺減去大部分藥力后交楊,楊更信任蔡,委以重權。三個月后,蔡設擂臺公開揭穿楊的陰謀,二人遂決一死斗。楊因藥力被減,終于失敗,憤而自絕。久囚石室的風塵二俠終于與子女團圓。
現代武俠小說中,常常以爭奪幾件蓋世珍寶而拼死廝殺為主要線索,本書也屬此類。
蜂王刺雖具有奇特神功,但擁有它的風塵二俠并未利用來逞雄武林。設若楊堡主以治病相求,二俠未必不能慷慨相借。而楊為壓服江湖,必欲以陰毒相加。他處心積慮,機關算盡,終于把寶物弄到手,卻又為其所誤,身敗名裂。本書力圖以此說明一種價值觀念:寶物固然世所稀有,但俠義二字更是至高無上。唯有德者可以擁有、駕馭寶物。
圍繞蜂王刺,作品淋漓盡致地點畫出了蕓蕓眾生的江湖百態:風塵二俠寧肯身陷囹圈,骨肉失散,也不肯讓寶物落入壞人手中,涂炭江湖;蔡曉梅與二俠素昧平生,卻為之出生入死,援手相救;司徒無霜貌似無情冷酷,甘為金錢充當殺手,其實心中忠奸分明……。這就是武俠世界中吸引人的俠義理解精神,令豪俠之士與奸佞之人涇渭分明。“心有靈犀一點通”,也許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的那句名言最能反映現代武俠小說的共同創作心態:“相知何必相識”。如果作品中的武林高手不是以邪惡、忠良相分相斗,而是只顧親疏、宗族而別類為伍,那么,至多只能說是仇殺、械斗小說,稱不得“武俠”二字了。
上一篇:《鐵血俠情傳》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鏢師和江洋大盜》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