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通天河》解說與賞析
這段情節(jié)見于《西游記》第47回至49回。
本段中豬八戒的形象頗為引人注目,作者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了他平時不為人知的某些長處。比如,面對波濤洶涌的通天河阻擋,唐僧急得束手無策,嘆道:“卻怎生得渡?”不料豬八戒卻不慌不忙地說:“等我試之,看深淺何如。”他用了投石試深淺的辦法,便立即得出了水深的正確結論。又如,唐僧的馬蹄在冰上打滑難行,八戒便想出用稻草包裹馬足,增加摩擦,使馬踏冰前行。再如,他讓唐僧在冰上橫擔著錫杖,以防踩著“凌眼”,陷下水里可以架住,這主意甚妙,一行人均照此行事,連悟空都夸他是個“積年走冰的”。一向被人視為愚拙的豬八戒,在過通天河的過程中卻高招迭出,表現(xiàn)得非常高明,有效地幫助取經(jīng)隊伍排難前進。他所出的種種點子合乎人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這和他在高老莊當“長工”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這是作者根據(jù)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表現(xiàn)豬八戒復雜性格的成功例子。
本篇還體現(xiàn)了《西游記》的“幻中見真”,離奇的變幻中不失情理的真實。這集中體現(xiàn)在豬八戒的變形上,孫悟空讓豬八戒變小女孩,但正如八戒所自述的:“我只會變山,變樹,變石頭,變癩象,變水牛,變大胖漢還可;若變小女兒,有幾分難哩”,他雖能變得面目一樣,但又“肚子胖大,郎伉不像”,難怪悟空笑他是“丫頭的頭,和尚的身子”,“弄的這等不男不女”,然而,這又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因為豬的體態(tài)肥胖臃腫,只有讓他變形形象帶有自身某種粗笨的特征,才順乎自然,合乎事物的邏輯。豬八戒這種變形的特點,生動地透示出《西游記》中的神奇變幻的情理真實。
這段故事也體現(xiàn)了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辯證把握,主要人物并非完美無缺,次要人物亦可舉足輕重。孫悟空是作者筆下的一個神通廣大的神話英雄,但作者并沒有讓他神通無邊,無所不能; 八戒、沙僧雖然神通不及悟空,僅是悟空斗妖的幫手,但作者也寫他們在一定場合可以起到孫悟空起不到的作用,從配角轉化為主角。八戒、沙僧是“慣水之人”,因為一個曾是掌管天河八萬水師的天蓬元帥,一個則是流沙河內妖怪出身。因此,在這場水戰(zhàn)中,作者令人可信地讓八戒、沙僧充當了主角,悟空則退居配角地位。入通天河是由沙僧開辟水路,八戒馱載悟空。上門作戰(zhàn)并引怪出水的重任也落在二人身上;悟空則只能候在岸上伺機下手,一旦妖怪鉆進水里,也就鞭長莫及了。正因為孫悟空也有弱點,遂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
書中也穿插運用了大量詩詞韻文,顯示了《西游記》語言雅俗共賞的特色。書中敘說八戒、悟空因貌丑嚇散了一班做道場的和尚的場面,有這樣一段描寫:“難顧磬和鈴,佛像且丟下。一齊吹息燈,驚散光乍乍。跌跌與爬爬,門檻何曾跨! 你頭撞我頭,似倒葫蘆架。清清好道場,翻成大笑話。”這段五言韻文簡直是一篇順口溜,流利明快,曉暢自然,生動活潑,把眾和尚受驚四散的情景表現(xiàn)得非常生動。另外,文中的詩詞也寫得不凡,渲染寒意是:“敗葉垂霜蕊,蒼松掛凍鈴。地裂因寒甚,池平為水凝。”“皮襖猶嫌薄,貂裘尚恨輕。”描繪雪景則:“雪積如山聳,云收破曉晴。”“萬壑冷浮銀,一川寒浸玉。”“寒凝楚塞千峰瘦,冰結江湖一片平。”這些詩句雖不用典,純系白描,但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調,用語清麗,勾勒出一幅寒氣逼人、雪景濃郁的寫意畫。這樣,雅俗兩種因素在本篇詩詞韻文中交相輝映,水乳交融,構成了化雅入俗、化俗為雅的語言特色。
結尾奇峰陡起,寫老黿自告奮勇負載四僧渡河,并拜托唐僧西天問壽,堪稱匠心獨運的神來之筆。這一筆在情節(jié)安排上猶如異峰突起,頓使本來似乎應該結束的故事峰回路轉、曲折有致,達到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它對全書結構的畫龍點睛之功。作者在這百回大書將近一半之處(49回)精心設置這一筆,就為取經(jīng)尾聲寫唐僧因食言而被老黿沉落水中以滿八十一難,作了巧妙的鋪墊,收到了前后照應、相互映襯的藝術功效。
上一篇:《紅樓夢·迎春夭折》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兩拍·酒下酒趙尼媼迷花機中機賈秀才報怨》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