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打鐘庵募修落成,僧慕徵君名,丐書庵額,以僧無行,辭不許。僧稔某甲與徵君善,以重金求為轉乞。甲知徵君為人,不敢遽達,又慮無以報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醞,招徵君飲,又預作五絕詩一首,將“打鐘庵”三字嵌于詩中,乘徵君微醺,自握筆書此詩,屢出屢自拉棄之。徵君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書此詩刻其上,顧不善涂,且致貽君笑。”時徵君已醉矣,曰:“我為汝代筆如何?”甲喜曰:“本不敢相煩,果爾幸甚。”徵君遽索紙,縱筆為之一揮,較常尤勝。甲請曰:“既蒙賜書,即求署款以為蓬舍光,尤深欣感。”徵君笑而許之。后甲刓此三字,授僧榜于門。徵君偶過庵前,訝額署己款,筆意確是,注視良久,忽憶前為甲書屏中有此三字,始悟為甲所賣,遂與絕交。 ○《虞初廣志》卷一闕名《傅青主軼事》
[述要] 京師打鐘庵用募捐所得修葺一新,寺僧慕傅山(一字青主)之名,請他題寫庵額,傅因此僧品行不端,推辭不允。此僧知道某人與傅友善,就用重賄求他代辦此事。那人知道傅的為人,不敢馬上去問,但又擔憂無法回報寺僧。不久,他想出一個辦法,買了好酒,請傅痛飲,又預先寫好五絕詩一首,將“打鐘庵”三字嵌在詩中,乘傅微有醉意,自己握筆書寫此詩,寫了幾次都作廢了,傅看著他笑。那人說:“家里有塊屏風,要將此詩刻在上面,但我不善書寫,被你笑話了。”這時,傅已醉了,便道:“我為你寫,怎么樣?”那人喜道:“本不敢麻煩你,要真能為我寫,那太好了!”傅大筆一揮,字寫得尤勝于平時,那人請求道:“既蒙賜予書跡,若能再賜題名,使蓬蓽生輝,我就更感激了。”傅笑著答應了。事后,那人將詩中“打鐘庵”三字剜出,給寺僧題在門匾上。有次傅偶然經過庵前,對匾上自己的題款大為驚訝,看筆跡的確不假,注視很久,忽然想起以前為某人書寫的屏風中有此三字,這才明白自己被出賣了,遂與那人絕交。
[事主檔案] 傅山(1607—1684) 明清之際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別字公它。山西陽曲人。康熙中征舉博學鴻詞,以死拒不應試。特授中書舍人,仍托老病辭歸。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用佛學解釋《莊子》,用訓詁詮注《墨子》和《公孫龍子》等,時有新義闡發。提倡“經子不分”,打破儒家正統之見,開清代子學研究的風氣。反對宋明人注經的態度和方法,指摘道學家為“奴儒”。著作有《霜紅龕集》、《荀子評注》等。
上一篇:《飛馬索詩 錢陳群 蔣士銓》
下一篇:《雞鳴埭聽曲 阮大鋮 方以智 冒襄 陳貞慧 侯方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