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俠影》
【本書體例】
吳以孝著。1萬7千字。載《珠江》1989年第3期。
崇禎皇帝下詔開設武科,選將才以衛邊關。大宗伯董其昌承旨經辦這事,吩咐下屬往全國各地懸掛榜文,準備開科取“將”。
京營提督吳襄是吳三桂之父,見此機會,遂命其子成天勤練武功,以取功名。同時,向大宗伯董其昌舉薦吳三桂,
吳三桂非同常人,心中自有主見,值此邊關屢遭侵犯之時,認定武功是出人頭地的便道,又有此開科比武的圣旨,自然不放過此機會,每日精心練武,武藝大有長進。
比武之日,各方勇士聚集,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吳三桂果然奪得武狀元
吳三桂雖奪得武狀元,卻是一好色之徒,揮金如土,終日青樓買笑,和群芳樓名妓邢沅打得火熱。更有曹變蛟、白遇道二位世交,三人經常結伴同去青樓,狂蜂浪蝶,花影情濃。
其時,遼東邊關日日告急,將軍毛文龍被任命為平遼左提督,等防邊備。毛文龍在四處搜羅將才,董其昌舉薦吳三桂,吳三桂雖依戀邢沅,不忍離開青樓放蕩的生活,到底辭別青樓,立志去邊關獲取功名。
吳三桂尚未啟程,一天夜晚,一條黑影輕輕躍進吳府,直奔吳三桂住處,意欲行刺。此人是山東玉金剛唐虎,來報父仇。原來,吳三桂在武場比試時,曾用暗器殺死其父唐英杰,方搶到武科狀元。唐虎也是一身武藝,與吳三桂展開拚殺。廝殺驚動吳府,曹變蛟、白遇道前來解救吳三桂,唐虎受圍,危急之時,武林高手柳重光前來解圍,柳重光是北京東城“茂源堂”之主,昔日與“魯南大俠”唐英杰結忘年之交。一片拚殺中,吳三桂已招架不住,但突然又殺出一條好漢,遼東人孔有德,前來解救吳三桂,此時,吳府兵丁前來參戰,柳、唐二人見敵人人多勢眾,遂逃出吳府。日后,柳、唐二人前往遼東鋤奸,直殺得吳三桂負傷落荒而逃。
吳三桂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這篇小說重點刻劃了吳三桂的形象,雖不是寫他的引清兵入關的典型事件,但通過對他去遼東前在京城生活的描寫,已經讓我們看到了此人的本來面目。
作者在刻劃吳三桂這樣一個反面人物時,并沒有因他是反面形象,而作簡單化的描寫。吳三桂在小說中是一個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他并不是平庸無能之輩,相反,他也有一身武功,在武林比試中,獲得武科狀元。但他畢竟靈魂卑劣丑惡。他所缺乏的正是武林之魂——正直美好的人格。他卻是一個混跡于青樓,成天與妓女們廝混的花花公子。成天帶曹變蛟、白遇道二人放蕩揮霍,不務正業。不僅如此,他為人陰險狠毒,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武科比試中,為取狀元,竟毫不講武德,用暗器殺死武林好漢唐英杰,然后竊取功名??傊瑓侨鹗且粋€武林敗類、毫無武德的形象。
作者在刻劃這樣一個丑惡形象時,不失之于簡單地丑化,而是盡量寫出丑惡形象的肉血來。在表現吳三桂的丑惡形象時,也沒有選取過多的重大場面和事件,而是在普通平凡的生活中寫出他的品行,即通過他比試中的不講武德,以及武林人最忌諱的“色”來刻劃其卑劣的靈魂,從而讓讀者對其人既厭惡憎恨,又不覺得因過于丑化而失真。
家仇國恨是武俠小說常愛表現的主題,這篇小說中既寫了家仇:唐虎為報父仇前來行刺吳三桂;也寫了國恨:邊防日日告急,朝中非常驚恐,從中不難感受到明朝封建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但小說中的家仇和國恨卻沒能更好地統一起來。唐虎為報父仇行刺吳三桂,純是一種家庭恩怨,雖然吳三桂毫不講武德,成天尋花問柳,混跡青樓,但唐虎行刺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吳三桂的禍國害民,而主要是私仇。這樣的家仇與國恨的分裂也就削弱了小說的內容份量,使小說的主題顯得單薄狹窄。
其次,刻劃吳三桂的形象是本篇小說的重點和長處,但其中對吳三桂混跡青樓的描寫略嫌過多,對武林中的人事描寫則嫌倉促,如唐氏父子的線索就顯得少了些。又如小說的結尾,突然又殺出孔有德來,前后文皆缺乏必要的交待,讓人有突兀之感。
若小說的布局更合理一些,將家仇國恨更好地統一起來,將是一篇更有藝術魅力的武俠小說。
上一篇:《浪子神鷹》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游俠錄》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