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葛洪
公孫弘以元光五年為國士所推,上為賢良。國人鄒長倩以其家貧,少自資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釋所著冠屨以與之,又贈以生芻一束,素絲一襚,撲滿一枚,書題遺之曰:“夫人無幽顯,道在則為尊。雖生芻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芻一束。詩人所謂‘生芻一束,其人如玉’。五絲為?,倍?為升,倍升為?,倍?為紀,倍紀為緵,倍緵為襚。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士之立功勛,效名節,亦復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為也,故贈君素絲一襚。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粗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故贈君撲滿一枚。猗嗟盛歟!山川阻修,加以風露。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竊在下風,以俟嘉譽。”弘答爛敗不存。
——《西京雜記》
〔注釋〕 公孫弘(前200—前121),字季,菑川薛(今山東滕縣南)人。少時家貧,曾為獄吏,因罪被免。武帝初,弘年六十,被征為博士。弘熟悉文法吏事,雅好儒術,后官至丞相,封平津侯。元光五年:據《漢書·公孫弘傳》及《武帝紀》當作元光元年。考之史實,漢武帝即位之后共兩次開賢良為學之科,一次在建元元年(前140),一次在元光元年(前134),元光五年只是征召明悉當時事務之士,并無賢良之舉。故“五”為“元”字之誤無疑。國士: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士。推:推舉。 上:通“尚”,尊崇。賢良:即賢良方正,或稱賢良文學,漢代取士選官科目之一,注重文墨才學,其制始于漢文帝二年(前178)。 國人:這里指同邑之人。鄒長倩:人名。其:指公孫弘。 資致:資助財物。 解:指脫下。裳(chánɡ):古代的下衣,如裙,男女共著之。衣(yì)之:給他穿。“衣”此處為動詞。 屨(jǔ舉):鞋。 芻(chú):草。 襚(suì):綬帶。也用為對絲的計量,八十縷為一緵,兩緵為一襚。 撲滿:蓄錢器具,陶瓷品,有小土可以放進錢而難以取出,錢滿則打破取出。 書:寫。題:額,指撲滿的上部。遺(wèi):贈。 幽:隱,不遇。顯:貴,騰達。 二句意為:君子雖至生芻之賤,也不能脫落失度。脫落,猶言脫略,輕慢失度。 引詩見《詩經·小雅·白駒》。這首詩贊美賢者之德如玉的潔白。 (niè)、升、?、緵(zōnɡ):都是古代計算絲縷的量名。?,《太平御覽》卷八一四引作“緵”。 之:至,到。 效:獻。顯示。名節:聲名氣節。 《抱經堂叢書》盧文弨校刊本“具”在“其”字之下,“其具”屬下。 貨:財物。 阻修:多阻礙,道路也很長。修,長。 次卿:公孫弘之字。 竊:私下。表謙敬。下風:風的下方,喻德位低下,自謙之詞。 以俟嘉譽:等著聽你的好名聲。俟(sì),等待。 這是編《西京雜記》者對相關文獻的說明。
自古從政而不能善終者多有之。這有社會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從政者本身素質方面的原因。一般認為出身貧賤者一則慣于清貧自守,二則了解下情,三則在道德學問方面比靠父兄之力而至高位者明智,能力也強。但事實上并不完全如此,有的窮居草野或困在下僚時慷慨激昂,一派正人君子模樣,及至身居高位,大權在手,就忘乎所以,貪財聚斂,以致身陷囹圄,聲敗名裂。上面這篇小品講了西漢時名臣公孫弘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之后,因貧窮沒有一套像樣的衣著啟程赴京,同邑鄒長倩脫下自己的衣、裳讓他穿,脫下自己的鞋給他。這里表現出鄒長倩救濟貧困和愛惜人才的高貴品質。但是鄒長倩面對面前這位六十歲的窮酸,并不只是看到他的可憐,而是想到他可能很快會高官厚祿,一身榮耀。但他不只是想到這一點,更為可貴的是他想到:目前這個連一身像樣服裝也沒有的人,也可能會由于貪污聚斂而身敗名裂。所以,他同時贈公孫弘生芻一束,意謂雖至極貧賤的地位,不失君子之度,讓他勿以貧賤而自卑;贈青絲一襚,說明任何事物都是由少積多,由細微至顯著,讓他多做好事,建立功業;贈撲滿一個,讓他知道只聚斂而不能散者,最終只能招來破敗結局的道理。這三樣東西從三個方面講了自面君之日起至整個從政階段應有的思想。“雖生芻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為”,“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細味之,實在是深刻之至!
文中所記之語是寫在撲滿上的。則此撲滿實可作座右銘。就文章而言,聯系三物,依次論說,甚有章法。在三小節警誡詞之后,還有一段聲情并茂的話。“猗嗟盛歟”!這是對公孫弘被舉薦為賢良方正一事的稱贊。有這一句,就使這篇文字不只充滿了訓誡味,而是說公孫弘的被舉薦在地方上來說是一件盛事,祝賀、欽慕之情都包含其中,不使對方因文中過多的訓誡語而心情低落。“山川阻修,加以風露”。是就眼下公孫弘上路之后辛苦言之,使文章充滿了人情味,在其結尾時感到了作者對公孫弘的愛惜、體貼的情懷,而不是覺得他只是說些無關痛癢的大話。這主要是承接上面的第一層意思而言。“次卿足下,勉作功名”,勉勵他建立功名。這主要是承接上面的第二層意思而言。“竊在下風,以俟嘉譽”,說自己作為一個地位低下的同邑人希望聽到他的好的聲譽,是承接上面的第三層意思,又總括全文。
本文主要是記了鄒長倩書贈公孫弘的一段文字,真可為古今從政者的座右銘。文章以物為喻,又充滿哲理,含蘊深沉,耐人尋味。結尾又一往深情,令人難忘。誠為小品佳作。
上一篇:《遺黃瓊書·〔東漢〕李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郢州孟亭記·〔唐〕皮日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