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11)為下裙,紫綺為上襦(12)。
行者(13)見羅敷,下?lián)埙陧?14)。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15)。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16)相怨怒,但坐(17)觀羅敷。
使君(18)從南來,五馬立踟躕(19)。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20)?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21)?”“二十尚不足,
十五頗(22)有余。”使君謝(23)羅敷:
“寧可共載不(24)?”羅敷前置辭(25):
“使君一何(26)愚!使君自有婦,
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27),
夫婿居上頭(28)。何用識(29)夫婿?
白馬從驪駒(30);青絲系(31)馬尾,
黃金絡(32)馬頭;腰中鹿盧劍(33),
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34),
二十朝大夫(35),三十侍中郎(36),
四十專城居(37)。為人潔白晰(38),
鬑鬑頗(39)有須。盈盈公府步(40)
冉冉府中趨(41)。坐中(42)數(shù)千人,
皆言夫婿殊(43)。”
【注釋】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一首民間敘事詩。又名《艷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漢樂府詩集》卷二十八題為《陌上桑》。漢樂府:指漢代的樂府詩。樂府:原指音樂機關,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辭并配上音樂,以供統(tǒng)治者享用。后代將樂府所唱的詩歌稱為“樂府”。于是樂府便由機關的名稱變成了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隅:角落,邊遠的地方。好(hao):美好。自名:本名。羅敷:古代美女名,漢代常以此名作美女的泛稱。蠶桑:采桑。青絲:青色的絲蠅。籠:裝桑葉的竹籃。系:系籃子的繩子。籠鉤:桑籃的提鉤。倭(wo)墮髻:發(fā)髻偏在一邊,像要掉下來的樣子,是當時一種時髦的發(fā)式。明月珠:珠寶名,這里指用明月珠制成的耳珰(dang)。(11)緗(xiang):淺黃色。綺(qi):有花紋的絲織品。緗綺:淺黃色有花紋的綾子。(12)襦(ru):短襖。(13)行者:過路的人。(14)下?lián)悍畔聯(lián)印w冢鹤焐线叺暮印m殻涸瓉碇搁L在下巴上的胡子,后來泛指胡須。(15)著:顯露出。帩(qiao)頭:古代男子用來束頭發(fā)的紗巾。(16)來歸:回來以后。(17)坐:因為。(18)使君:漢代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19)五馬:五匹馬。漢代太守的座車用五匹馬。踟躕:徘徊不前。(20)姝(shu):美女。(21)幾何:多少。(22)頗:很、甚。(23)謝:問。(24)寧:表示疑問,“可不可以”或“是否”。共載:共同乘車回去,意思是嫁給使君。不:同“否”。(25)前:走上前。置辭:致辭,答話。(26)一何:何等,多么。(27)東方:羅敷托詞說自己夫婿居住的地方。千余騎:形容跟夫婿的人很多,是夸張的說法。騎:一人一馬的合稱。(28)夫婿:舊時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上頭:前頭。(29)何用:用何;根據(jù)什么。識:辨認。(30)從:跟隨。本句的意思是:白馬后面跟隨著驪駒。驪駒:深黑色的馬。驪:深黑色。駒:兩歲的馬。(31)青絲:青色的絲蠅。系:打結(jié)。(32)絡:兜住或罩住。(33)鹿盧:即“轆轤”,井上汲水用的絞車。劍柄用玉刻作鹿盧的形狀稱為鹿盧劍。(34)十五:指年歲。下面各句的“二十”、“三十”、“四十”都是指年歲。府小吏:太守府中的小官吏。(35)朝大夫:朝廷中的大夫。大夫:朝廷中的高級官員。(36)侍中郎:官名。皇帝身邊的侍衛(wèi)官。(37)專城居:一城之長,即太守。刺史一類掌管一方的大官。(38)晰:同“皙”,指人的皮膚白。(39)鬑(lian)鬑:須發(fā)稀疏的樣子。頗:稍微;略微。(40)盈盈:儀態(tài)美好的樣子。公府:官府。公府步:指“官步”。(41)冉冉:慢慢地。趨:快走或小步快走,這里是“走”的意思。(42)坐中:即“座中”。(42)殊:突出;出眾。
【鑒賞導示】
《陌上桑》屬樂府《相和歌·相和曲》,是一首有名的敘事詩。詩中敘述了一個在田頭采桑的美麗少女,嚴正而機智地拒絕了太守對她的無禮調(diào)戲。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上流社會邪惡勢力的女性形象,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上,有不少獨到的特點。
【鑒賞】
《陌上桑》是一首帶有諷刺色彩的民間故事詩。它通過寫一個年輕貌美的采桑女羅敷路遇使君,面對使君的無恥要求,夸贊夫婿,機智反擊,表現(xiàn)了勞動婦女不慕權貴、忠于愛情、機智勇敢、反抗強暴的可貴品質(zhì)。
全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羅敷姑娘驚人的美麗。詩歌不僅描寫了羅敷的服飾之美。而且別開生面地采用側(cè)面烘托手法,對她的美做了極度夸張的形容:行人見了,注目觀看;少年見了,故意裝模作樣整理頭巾;做工的見了,忘了做工。這樣寫,可以極大地調(diào)動人們的想象力,也為故事的發(fā)展做了鋪墊。
第二部分,寫羅敷姑娘與使君面對面的較量,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詩歌用對話的形式推進故事的發(fā)展:寫使君的無恥要挾,見到美麗女子,便要占為己有;寫羅敷的勇敢、堅貞,話語軟中帶硬,態(tài)度嚴正而堅決,使使君狼狽不堪。
第三部分,羅敷姑娘極盡稱贊自己丈夫地位尊貴、儀表不凡、才貌出眾,這是對使君的一種更為機智的反擊。最后以“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作結(jié)束語,而沒有再寫“使君”的反應,但在羅敷前面的一席話之后,“使君”的狼狽相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勝利的哄笑中收場,一位美麗、勤勞、機智、勇敢、堅貞的女性形象便栩栩如生地站在了讀者的面前。
《陌上桑》是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最早期的敘事詩。它有生動的、富有喜劇意味的情節(jié)沖突;有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有敘事、描寫,也有主觀抒情。第一節(jié)有關羅敷妝飾的詩句,既是肖像描寫,又飽含著詩人的贊美之情。敘事、描寫、抒情三者密合為一,而以敘事為主,是早期敘事詩的佳作。
從表現(xiàn)方法上看,有夸張,如“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有虛構,如“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有簡潔的對話,如“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有側(cè)面的烘托,如“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筆法靈活多變,各盡其妙。尤其是精于剪裁,惜墨如金。當羅敷洋洋自得地夸贊夫婿時,全詩卻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不寫使君如何,而其尷尬丑態(tài)可以想象;不寫故事的結(jié)局,而羅敷勝利的喜劇性的結(jié)局已在情理之中。在充滿喜劇性的氣氛中蘊含著嚴肅的批判,創(chuàng)造出了言雖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
【鑒賞要點】
[1]名句: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2]故事性和戲劇性的情節(jié)。[3]敘事、描寫、抒情緊密結(jié)合。[4]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手法。[5]質(zhì)樸明快的語言。
上一篇:【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北朝民歌《木蘭詩》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