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世說新語》
西方有位哲人說:“我喜愛精神和心兩俱自由的人。”人若沒有自由的心靈,怎能領略世界的美好和生命的歡樂?又怎能從事最富于幻想和開拓精神的人生創造?可惜的是,世俗和環境,常常迫使人們改變這種自由美好的心靈,給自身戴上種種精神的枷鎖。人們因此逐漸喪失了純真,也逐漸失落了“自我”。虛榮和矯飾,便是侵蝕人之自由心靈的世俗之一。
被后人頌為“書圣”的王羲之,卻在世俗虛榮的包圍中,依然保持著一顆率真脫俗的心靈。《世說新語》中有關他的記載頗多,但最能表現他傲然獨得的純真本色的,還當數這篇《東床坦腹》。
事情的發生似乎有些突然——住在京口的太傅郗鑒,終于牽掛起女兒的終身大事,想要在丞相王導的子侄中選一佳婿。恰好王丞相也是位性情中人,他讀罷來信,妙在不為紹介,就打發太傅門生自去“東廂”挑選——這便省卻了傳呼諸兒上堂見客的繁文縟節,真也脫俗不羈得可以!只是卻苦了那些“東廂”諸郎:他們剛剛得聞太傅“覓婿”的消息,誰不希冀這幸運落在自己身上?偏偏又不及整換衣冠,只好在各自的儀容氣度上“競爭”一下了。對此情節,文中只以“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八字傳寫。行文雖嫌簡略,而“諸郎”正襟而待,作出矜持之度,唯恐一不小心,露了不拘言笑本相的情態,俱可于字里行間想見。
不過,這還都是映襯之筆。本文的真正主角,則是后來以精妙絕倫的書法藝術震驚一世的王逸少(羲之)——在諸郎競相矜持作態的時刻,他在干什么?說來也令人難以置信:他竟然自得其樂地高臥“東床”,甚至還坦露著那頗不雅觀的肚腹!這樣一種舉止放肆、不拘禮俗的態度,在郗鑒的“選婿”榜上,恐怕只能名落孫山了。然而事情的發展也怪:郗太傅聽了門生的“歸白”,竟毫不猶豫,就一語定鼎:“正此好!”
簡潔而搖曳生姿的文字,借助于太傅門生的雋永描述,就這樣繪下了王羲之“坦腹東床”的絕妙肖像——這是一位不曾被世俗的禮法、虛榮所侵蝕的多么純真的青年,一位不愿為著某種功利(充當太傅之婿)而放棄自由人格的多么瀟灑的兒郎!初看起來,他的舉止未免顯得驚世駭俗,然而,這正是他尚未喪失表里如一的率真本性的最動人的證明。在許多人被世俗之見桎梏了心靈自由的時候,能夠保持這種率真脫俗之心的人,才是志氣宏放恢廓的真正的人,才有自由舒展的人生和壯麗偉美的創造!這樣的人生是美好的,也是魏晉時期的杰出人物所共同追求的。它的發自人們內心的最強烈的回應,就是郗太傅脫口而呼的三個字——“正此好”!
上一篇:《東山·〔明〕王思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東方智士說·〔南宋〕朱敦儒》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