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顧華玉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四十卷,詩二十七卷,明顧璘撰。璘(1476~1545)字華玉,號東橋居士,祖籍吳縣(今江蘇蘇州),明初,因上祖籍屬工匠,徙居上元(江蘇南京)。弘治九年(1496)進士,累官開封知府,有政聲,因抵制宦官被貶為全州知州,后因病告歸,嘉靖九年(1530)起復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罷官歸鄉。
顧氏為頗具干才之官吏,也為富于才情之詩人,與同里陳沂、王韋、朱應登號稱“金陵四大家”。顧詩按其生平活動排列,從中可以看到一位關心民瘼而又十分干練的官吏之心態。如《初至全州》寫道:“拜起問生理,輒言困兵荒。云望使君至,冀免溝壑殃。我為老叟言,垂涕意彷徨。比較牧梁宋,兵戈劇流亡。逮此越萬里,民瘼乃同方。憶昔始觀國,徒行不濟糧……筮膚遂及髓,割肉救瘡瘍……”這是顧氏剛從獄中放出,降三級,被貶斥到荒僻邊遠的全州時的作品。顧詩中最多的還是記錄行程、游歷的作品。在這些詩中作者贊頌祖國的壯麗,抒發自己的懷抱。
顧氏一生宦游四方,兩度擔任巡撫,在《憑幾集》(顧集之一)《序》中就說僅在丁酉(1573)八月到戊戌四月不到一年時就行程七千余里,他在車中為幾,準備了筆墨紙硯,不廢寫作。舉《度楓木嶺》為例可見一斑:“初謂山拂天,飛鳥不可度。逡巡躡危蹬,乃即我行路。百折頻攀援,十步九回顧。高林忽在下,衣襟有云霧。倒景猶照人,平地黯將暮。東北望故鄉,江流漭傾注。長風動萬里,獨立難久佇。”詩句平易暢達,表現的卻是劖削孤峭的意境,這正體現了“其氣隱郁而弗舒,其辭沖寂而弗華,其調悲楚而弗耀”的特點。
顧集包括《浮湘集》(為由開封知府貶全州時作)四卷,《山中集》(移病家居時作)四卷,《憑幾集》五卷,《續集》(皆為湖廣巡撫時作)二卷,《息園存稿》(即是其詩文稿)詩十四卷,文九卷,《緩慟集》(官工部侍郎哭其亡女之作)一卷。顧集刻于明嘉靖時,常見者有民初蔣氏慎修書屋校印《金陵叢書》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詞論·詞學集成》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九家集注杜詩》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