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注釋】
臨眺:登高遠望。楚塞:古代楚國的地界。泛指現在的湖南、湖北一帶。三湘:湘水與漓水并稱漓湘,與蒸水并稱蒸湘,與瀟水并稱瀟湘,這四條江水交匯的地方并稱為三湘。荊門:山名,在湖北宜昌的南邊。九派:指在漢陽附近匯入長江的各條河流。郡邑:州郡城鎮,這里指湖北襄陽。前浦:前方的江水。動:震動。留醉:留給人醉酒賞景。山翁:即晉人山簡,他曾任南征將軍鎮守襄陽,這里是作者以山簡自喻。
【鑒賞導示】
《漢江臨眺》是王維融畫入詩的力作。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喜愛。
【鑒賞】
這首詩寫于開元28年(740)秋,王維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嶺南任選補使。選補使是朝廷派往邊遠地區去選拔地方官的使臣,是一種臨時出差,不同于放逐或貶謫,所以王維此時的心情較舒暢,在去桂州(今廣西桂林)任所途中經襄陽時寫下了這首詩。
首聯“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象,“山”與“水”成為全詩的抒情線索,貫串全篇。同時,它一開始就寫出詩人泛舟江上,遠眺中而且是想象中的景象,實景虛寫,讓人想象到漢江橫臥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勢。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頷聯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若隱若現。前句突出江水的流長邈遠,后句用莽莽蒼蒼的山色烘托江水的浩瀚之勢。能給人以偉大新奇之感。接著,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寫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詩句筆法飄逸流動。明明是泛舟江上波濤在動,詩人卻說是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動;明明是波濤洶涌,詩人卻說天空也為之動搖。詩人借助動與靜的錯覺,進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勢。“浮”、“動”這兩個動詞用得傳神,一下子增強了畫面的動感效果。尾聯,詩人以山簡自喻,當他欣賞到襄陽的美景時,情不自禁飲酒暢懷,從而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情與景交融恰到好處。詩中也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雅致、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又融情人景,情緒樂觀,叫人美不勝收。
【鑒賞要點】
[1]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2]詩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恰到好處。[3]意境優美,氣象開闊宏大。
上一篇:【宋】文天祥《過零丁洋》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唐】李白《行路難》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