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唐詩選集,清孫洙編選。孫洙(1711~1778)字臨西,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此書原為訓蒙讀物,是為童蒙誦習詩歌而編成的一個“家塾課本”。作者汲取了《千家詩》易于成誦、流播不廢的優點,而補救其只選五七律絕二體、唐宋詩人作品雜出、體例蕪雜的不足,編成此書,“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原序》),得300余首,以期達到俗諺所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效果。書中按五、七言古近各體分類編次,兼重實用,收唐代詩人77人,尤以杜甫之作為重鎮,次為王維、李白、李商隱,七絕多選李商隱、杜牧之作。選詩范圍頗為廣泛,諸體兼備,以繁馭簡,廣收名篇,頗具代表性,且淺顯易懂,易于誦記。不足之處在于:一些具有人民性的名篇未收,有些政治上維護封建統治、思想上逃避現實的詩篇入錄。此書成書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其后坊間屢有刻本行世,各本篇目數字不一,或作6卷,或作8卷,通行本為310首。有道光年間陳婉俊作注,四藤吟社本。書中增補杜甫《詠懷古跡》3首,全書收詩遂成313首,1959年中華書局據此本斷句排印。今人喻守真有《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出版),金性堯有《唐詩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頗便參讀。另有于慶元《唐詩三百首續選》。
上一篇:《哲學的貧困》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嘯亭雜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