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詞(四首)·王國維
其一
南國秋深可奈何,手持紅豆幾摩挲。
累累本是無情物,誰把閑愁付與他?
其二
門外青郭外舟,人生無奈是離愁。
不辭苦向東風祝:到處人間作石尤。
其三
別浦盈盈水又波,憑欄渺渺思如何?
縱教踏破江南種,只恐春來茁更多。
其四
勻圓萬顆爭相似,暗數(shù)千回不厭癡。
留取他年銀燭下,拈來細與話相思。
紅豆,紅豆樹的種子,又名相思豆、相思子。古人常常以紅豆象征愛情。王維《相思》詩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本組詩亦以紅豆喻情思,顯系作者出行在外時,撫摸手中的紅豆,憶念贈其相思豆的閨中人而作。蕭艾《王國維詩詞箋校》題解云:“此詩為作者早期作品,非有意仿效前人為之。觀其一往情深,殆詩人憶內(nèi)之作歟?”這一推斷很有道理。
其一追詰紅豆喻相思的由來。意謂自己在南國別離相思之時,無可奈何之秋,反復摩挲手中的紅豆,禁不住深深地感喟:那一粒粒硬梆梆的豆種,哪里懂得人類的感情,究竟是誰最早把自己的一腔情思、滿懷閑愁,凝注在這本來無情無識的外物之中了呢?這種追詰,似很清醒,意識到紅豆本無知覺;又很渾茫,手撫紅豆捺不下心頭的相思。如果詩人果真只把紅豆看成“累累無情物”的話,又哪里會涌起“誰把閑愁付與他”的疑問呢?世上一切外物,均可寄托或表征人類的情感,也只有敏感而多情的人,才能夠體驗到浪漫的情韻。倘若過分機械,過分求真,許多喻象都會索然無味。比如傳說牛郎、織女雙星一年一相會,你偏要說兩星相距許多光年,根本無法相會,那該多么掃興。即或理解外物的喻象不過是人類玩的把戲,卻也不妨為前人的奇思妙想叫絕。只有持這種既清醒又渾茫的態(tài)度,才能悟得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真諦。王國維對此頗有體會,《人間詞話》云:“詩人對自然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又云:“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同憂樂。”王氏是既有學術(shù)頭腦又有藝術(shù)悟性的人,因而既察知紅豆本來毫無感知,卻又能將滿腔相思托紅豆來寄懷。仔細品味這一首詩,追詰是表面現(xiàn)象,實則乃是對最早以紅豆喻相思的人的仰慕歆羨。
其二觸及組詩本旨。相思乃因離別而生。人生總是多離別,門外系著青,城外飄著輕舟,都是令離人萬般無奈之景。于是,詩人癡情地發(fā)問,既然人力無法消除分離,能否借助天公來阻止呢?“石尤”,石尤風,即頂頭逆風,能阻止船只前行。《瑯環(huán)記》云:“石尤風者,傳聞為石氏女嫁為尤氏婦,情好甚篤。尤為商遠行,妻阻之,不從。尤出不歸,妻憶之,病亡。臨亡,長嘆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自后商旅發(fā)船,值打頭逆風,則曰:‘此石尤風也。’遂止不行。婦人以夫姓為名,故曰石尤。”乞愿風兒都作“石尤”,以阻遏行舟,也不是什么新鮮意象。南朝宋孝武帝劉駿《丁都護歌》即云:“愿作石尤風,四面斷行旅。”但本詩依然讓人感動,這主要是基于祝東風到處作石尤的祈愿,建筑在本人對“離愁”無奈的基礎(chǔ)上。“苦向”東風祝禱的“苦”,不僅僅有對別情的惱恨與無奈,更含有清醒地認識到祝禱本不會生效的哀傷。明知不生效卻還要禱祝,與明盼不分離卻又不得不分離一樣,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以及不得不尋求解脫的努力。這同樣是既清醒又渾茫的心緒,是理智與感情的交戰(zhàn),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與渾一。你說詩人屈從現(xiàn)實了吧?他又分明懷有不甘現(xiàn)狀的苦苦求索;你說詩人努力要超越現(xiàn)實吧?他又分明意識到人生到處是“無奈”的羈絆。既想掙脫,又明知無法掙脫;不得不品味人生的苦酒,又不甘愿馴順地接受生活的安排。這種兩難處境,或曰對人生現(xiàn)實與理想難以統(tǒng)一的清醒認識與苦苦追求,是詩人的基本心境。這種心境自身的內(nèi)在矛盾,大大增添了詩作內(nèi)容的豐厚與感情的繁復。
其三渲染相思之情難以磨滅。首二句借用江淹《別賦》的典故:“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表明相思之情,因離別而產(chǎn)生,只要人生有離別,也就會伴隨有相思的感傷。“思如何?”似問實答,答案就是“傷如之何!”那份凄傷,那份悲苦,難以抑制,無法消除。后二句更從紅豆的喻象下筆,說紅豆本身其實不懂相思,只是人們以之寄寓相思之情而已,因此紅豆的生滅,實與相思的存幻無關(guān)。有紅豆,人們心頭會有相思之情;沒有紅豆,人們心頭照樣會有相思之情。想借消除紅豆滅絕相思,根本不會得手。你就是把相思豆踩破了,它來春照樣會萌發(fā)新芽,這好比你強行壓抑下心頭的相思之情,它反而會更加強烈地重新激蕩在你的心頭。“只恐”語氣上似是推測,其實是確鑿無疑的肯定,詩人用了婉曲的語氣,反而加強了人們的印象。這一首在組詩中,起承上啟下之作用,既回答了第一首詩中紅豆是否懂相思的疑問,又承續(xù)了第二首詩對相思之情刻骨銘心的狀繪,同時為下一首愛賞紅豆的述寫作了鋪墊。
其四是對紅豆表相思的嘆賞。上首詩已表明,即使紅豆本無知覺,但它既然被當作相思的象征,有意拋卻已不可能。于是本首自然過渡到對手頭紅豆的把玩贊賞上來。詩意大略是說:一顆顆圓滾滾的紅豆,看來是那么樣的相似,但任人暗數(shù)一千次一萬次,也不覺得厭煩。紅豆的顆數(shù)當然不難數(shù)清,但豆中寄寓的款款深情,有誰能估量得出?就讓人把這一粒粒表示相思的紅豆珍重地收藏好,以便久別重逢之日,剪燭夜語之時,拿出來一遍遍地拈弄著,向心上人訴說別后的相思之情吧。“爭相似”,怎么那樣相似,表難以分辨。“不厭癡”,不怕他人笑自己心癡。詩人亦知紅豆本無所謂思與不思,但自己數(shù)起戀人相贈的紅豆來,竟那樣認真,那樣癡迷,早已把其他事物置于腦后,真把它看成了相思淚水的結(jié)晶?!?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idian/chuzhong/201904249333.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間詞話》云:“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詩人對相思的一往情深,對紅豆意象的纏綿思緒,正是“赤子之心”的生動體現(xiàn)。
一小把戀人送別時當作信物的紅豆,就這樣在別后相思時成為詩人感情的寄托、歌詠的對象,結(jié)撰成一組摯情綿緲的詩章。它是紅豆的頌詩,愛情的頌詩,是詩人既清醒又渾茫的心路歷程。
上一篇:樊增祥《后彩云曲》原文翻譯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黃景仁《后觀潮行》原文翻譯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