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字義疏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戴震著。共3卷。初稿原名《緒言》,后更名為《孟子私淑錄》,定稿時改為今名。戴震(1723~1777)字東原,清代著名考據(jù)學(xué)大師,曾任《四庫全書》纂修官。校訂歷書、地理書等,擅長考據(jù)、訓(xùn)詁、音韻,一生著述很多,有《戴氏遺書》、《戴東原集》傳世。該書主要內(nèi)容是通過解釋《孟子》中的理、天道、性、才、道、仁義禮智、誠、權(quán)等概念,闡發(fā)作者自己的哲學(xué)思想。并批判程朱理學(xué)關(guān)于理、欲的觀點,認(rèn)為“理存乎欲”,反對用天理禁錮人的正常欲望,該書卷上說;“問:《樂記》言滅天理而窮人欲,其言有似于以理、欲為邪、正之別,何也? 曰:性,譬則水也;欲,譬則水之流也,節(jié)而不過,則為依乎天理,為相生養(yǎng)之道,譬則水由地中行也。窮人欲而至于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譬則洪水橫流,泛濫于中國也。孟子曰‘性也’,繼之曰‘有命焉’。命者,限制之名,如命之東則不得而西,言性之欲之不可無節(jié)也。”卷下中又說:“凡事為皆有于欲,無欲則無為矣。有欲而后有為,有為而歸于至當(dāng)不可易之謂理。無欲無為,又焉有理?”同時又批評程頤、朱熹說:“宋儒程子、朱子,謂不出于理則出于欲,不出于欲則出于理,視人之饑寒號呼男女哀怨,以至垂死冀生,無非人欲,空指一絕情欲之感者為天理之本然。小之一人受其禍,大之天下國家受其禍!”其中已包含有啟蒙主義思想的因素,在反對清代君主專制中,曾發(fā)生過巨大影響。此書版本主要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孔繼涵輯《戴氏遺書》本,《安微叢書》《戴東原先生全集》本,1961年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及1982年再版本,和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戴震集》本。
上一篇:《如面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宋大詔令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