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fù)何依。
山河風(fēng)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釋]
城郭人民半已非:傳說漢曲阿太霄觀道士丁令威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從空中下望,說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年今年今始歸,城郭猶是人民非?!?見《搜神后記》)舊家燕子傍誰飛:意謂當(dāng)時的舊家大族,已無處可尋。劉禹錫曾有《金陵五題·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p>
[鑒賞導(dǎo)示]
這首詩是祥興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經(jīng)金陵[今江蘇南京。德祐元年(1275)三月,元兵攻破金陵]時所作。在元軍大舉南下之時,為挽救搖搖欲墜的趙宋王朝,詩人曾積極募集將士,組織抗戰(zhàn)。誰料想,如今竟成了階下囚!自己壯志未酬,而故國河山已經(jīng)淪亡,詩人心中怎能不感慨萬千?在這首詩中,詩人既寫出了黍離之悲、亡國之痛,又寫出了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心。這是其代表作之一。
[鑒賞]
南京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已經(jīng)在四年之前被元軍攻破;詩人是大宋的亡國舊臣,今天作為敵軍俘虜路過這里。在這西風(fēng)蕭瑟的清秋,面對滿城斜陽衰草、斷壁殘垣,心頭該是一番什么樣的滋味!尤其是昔日皇帝行宮的變化,更是格外觸目驚心。詩人描寫金陵風(fēng)物,就從這里落筆。
第一聯(lián):眼前被一片荒草簇擁的破落建筑,在漸漸西沉的夕陽照射下,越來越顯得暗淡,越看越覺得凄涼,這就是當(dāng)年那金碧輝煌的行宮、君王下榻的地方嗎?天上的浮云啊,你孤零零地游蕩,徘徊不定,還能到哪里去尋覓自己的歸宿呢?這兩句,將離宮的荒涼與自身飄泊一并提出。
第二聯(lián):雄偉的古都金陵,依舊是鐘山龍盤,依舊是大江東去,這里的山河風(fēng)景本沒有多少變化,但國家已經(jīng)滅亡,城池慘遭破壞,人民死去多至大半,大都會的繁華盛況全都無影無蹤了。這一聯(lián)分別用了《世說新語》和《搜神后記》的典故。
第三聯(lián):請看這滿地的蘆葦,白花如發(fā),也跟我一樣變得這般蒼老,他們心中都有說不盡的愁苦??;試問那雙雙燕子,匆匆忙忙,飛來飛去,舊主已不在人世,你們將要飛向誰的身邊呢?這里融杜甫的“故巢倘未毀,會傍主人飛”和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為一體,渾成自然,不露痕跡。
第四聯(lián):別了,金陵!別了,江南!此后再也無緣相會了,可是,我會變作懷鄉(xiāng)的杜鵑鳥,聲聲帶血,啼鳴歸來的。
這首詩沉郁蒼涼,使人低徊感嘆。采取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同時借用典故來寄托亡國之恨。
[鑒賞要點]
[1]名句:“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薄吧胶语L(fēng)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盵2]情景交融的手法。[3]巧妙地化用典故。
上一篇:《[唐]王 績·野望》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李商隱·錦瑟》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