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百里之內不見人煙,草木至春遲遲而不返青發芽,這又有誰能知曉呢? 登上高高的城樓,一眼可望到瞭望臺報警的烽火在燃燒,防守戍地的旗幟在營壘上空翩翩飛揚。詩句描寫了邊地的荒涼和緊張不安的戰爭氣氛。詩句中的反問,寫得沉痛悲傷。由于連年戰爭,士卒所存無幾,盡管邊地經春不綠,但也無妨瞻觀,因為沒有幾個人會去關心邊草是否繁茂,可見人人所思念懷想的是什么了。詩句真實地反映出詩人對連年不斷的戰爭帶給人們的災難的不滿。
注: 誰當遲,為誰而遲發。燧,敵人侵犯時用柴或狼糞在瞭望亭上燃燒報警,白日燒煙叫燧。
《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古詩句出處:魏·王粲《七哀詩三首》其三
上一篇:《百花憔悴東風寒,六花爛漫開正繁.東君似欲夸富貴,瓊臺玉榭真珠闌.》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下一篇:《百里鏡中明月夜,萬重屏外碧云秋.》原詩出處,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