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語出宋·岳飛《小重山》。詞曰:“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瑤琴:用美玉裝飾的琴。這三句詞的意思是:要把滿懷的心事寄托在瑤琴之上,可是知音太少,就是撥斷了琴弦,又有誰來欣賞、聆聽呢?此詞約作于宋金議和之后。清·陳郁《藏一話腴》:“武穆(岳飛)《賀講和赦表》云:‘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故作詞云:‘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蓋指和議之非也。”抒發(fā)了愛國者抗金主張無人理解的慨嘆與苦悶。后人常引用這幾句詞來抒發(fā)知音難得之情。
例如
①“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是宋代名將岳鵬舉發(fā)出的感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是魯迅先生送給知己瞿秋白同志的聯(lián)語。可見,知音難覓,知音可貴,自古而然。(摘自陳本德《知音——記農藝師葉孟賢、汪宜蕙夫婦》)
②只有兩個“善”湊在一起,才會產(chǎn)生“高山流水”那樣的效應。記得岳飛在他著名的《小重山》詞里就曾非常寂寞地慨嘆過:“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摘自何西來《知音·知心·諍友》)
③世間如伯牙與子期的知音著實太少,因此就有岳飛無眠之夜“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感慨,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的辛酸。(摘自崔玲等《我的那些小伙伴》)
④有人說,寂寞是文人墨客的通行證,孤獨是天才偉人的墓志銘。并不是文人喜歡寂寞,也不是天才偏愛孤獨,只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無人聽。(摘自鄧玉珍《寂寞如歌》)
⑤英雄志士在臨死時大義凜然,慷慨悲歌,令人敬佩,如荊軻素衣赴秦,高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視死如歸。岳飛將金牌納入懷中,仰天長嘆“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壯志未酬的無可奈何。(摘自李傳環(huán)《最后的熄火》)
上一篇: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句大意解讀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