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第二一一則解讀
堯、舜大圣[1],而生朱、均[2]。瞽、鯀至愚[3],而生舜、禹[4]。揆以余慶余殃之理,似覺難憑。然堯、舜之圣,初未嘗因朱、均而滅。瞽、鯀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5],所以人貴自立也。
【注釋】
[1]堯、舜:二者都是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的領(lǐng)袖,也是傳說中中國上古時代的兩個賢能君王。堯,名放勛,號陶唐氏,史稱唐堯。舜,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2]朱、均:分別是堯和舜的兒子。朱,指堯的兒子丹朱,名朱,因受封于丹水故名。均,指舜的兒子商均,封于虞。堯和舜分別知道自己的兒子荒淫傲慢,不夠賢能,因而堯禪位于舜,舜禪位于禹。
[3]瞽(ɡǔ):指舜的父親瞽叟,傳說瞽叟曾與其后妻及舜的弟弟象謀害舜。鯀(ɡǔn):指禹的父親,傳說因治水無功而被殺。至愚:極其愚笨。
[4]禹:傳說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領(lǐng),帝顓頊的曾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姒姓,名文命。相傳大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而繼帝位,成為夏的開國之君,后人尊稱為大禹,亦稱夏禹。禹是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圣賢帝王。
[5]掩:掩蓋。
【譯文】
堯、舜是上古的大圣人,卻生下丹朱和商均這樣不肖的兒子。瞽、鯀極其愚笨,卻生下舜和禹這樣的圣人。用善人給子孫留德澤,惡人給子孫留禍殃的道理,似乎很難說得通。然而堯、舜的圣明,本來就沒有因為丹朱和商均的不肖而湮滅;瞽、鯀的愚笨,也不能因為舜和禹的賢明而掩蓋,所以說人最重要的是要自立自強(qiáng)。
上一篇:《憂先于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于事,此唐史李絳語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書以揭諸座右》譯文
下一篇:《卜筮以龜筮為重,故必龜從筮從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從,或二者俱不從,則宜其有兇無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則于龜從筮逆者,仍曰作內(nèi)吉于龜筮共違于人者,仍曰用靜吉是知吉兇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誠能作內(nèi)而不作外,用靜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