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第一九七則解讀
天有風雨,人以宮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車通之。是人能補天地之闕也[1],而可無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賦之[2];人有形質(zhì)[3],地以六谷養(yǎng)之[4]。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注釋】
[1]闕:不足,缺陷。
[2]五常:指古代儒家要求的五種道德修養(yǎng),即仁、義、禮、智、信。五常又指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五種關(guān)系。
[3]形質(zhì):形體。
[4]六谷:指稻、黍、稷、粱、麥、菰(ɡū)的合稱。一說指稻、粱、菽、麥、黍、稷的合稱。
【譯文】
天會刮風下雨,人可以建造房屋來遮蔽;大地有高山大河,人可以利用船和車來通行無阻。既然人力可以補救天地造物的缺憾,我們又怎能碌碌無為虛度一生呢?人有內(nèi)在的天性,上天就賦予人類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修養(yǎng)來承續(xù);人有外在的形體,大地就用稻、粱、菽、麥、黍、稷六種谷物來滋養(yǎng)。天地尚且厚待人的生命,人又怎么能妄自菲薄呢?
上一篇:《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劉氏者,必絳侯也;謹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興漢室者,必武侯也》譯文
下一篇:《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