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注釋】
選自《論語·子罕》第二十三章。
后生:后輩。指年少的人。
畏:敬畏,懼怕。
焉:怎能,怎么,哪里。
來者:后輩子孫。
【賞析】
孔子歷來重視后學,認為后來者完全可以超越前人。他說: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意思是:年輕人值得敬畏,怎么知道他們將來不如今人呢?
孔子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視年輕人,認為他們朝氣蓬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發展潛力不可限量,能夠超越自己。
孔子道出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年輕人必然超過老年人。但孔子也清醒地指出,年輕人必須不懈地努力,勤奮有加,才能有所建樹。反之,虛度光陰,學而無成,到四十、五十歲也沒什么名望,就不值得敬畏了。
孔子的落腳點還是在勤于學習上。年輕人只有頭懸梁,針刺股,螢窗夜雪,鑿壁偷光,經過一番刻骨銘心的奮斗,才能取得令人欽佩的成績。
孔子是對的:年輕固然是一個人的資本,但年輕必不會自然成才。
上一篇: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