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拼音:yòu yào mǎ ér hǎo , yòu yào mǎ ér bù chī cǎo
向別人提的要求很高,可是不提供必要的客觀條件,或者不給相應的報酬。2.要求對方的報酬高,可是又不肯花費相應的氣力。例如
梁建掃了老閻一眼,提高聲音,象是對整個工地講話一樣,說:“世界上,沒有比說話更容易的事了!……又要趕工期,又要質量好,這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好吧,丟開‘七一’接軌的計劃,當然可以返工。”(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2章)
文人畫像,書店是不會承印的,不全大約只是一句推托的話。倘若全套,化本錢更多,他們肯印么?那時又有那時的理由:不印。作家和出版家的意見不會相合,他們的理想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但經作家的作梗,那讓步也不過“少吃草”而已。 (魯迅《書信〈致黃源〉》)
王大嫂:“事情這么做可不成!……作活挑肥揀瘦,還不正經干,當初別應下來好不好?誰也沒逼著她們作嘛!”彭六嫂:“有的人也許真有困難!”王大嫂:“我看,這話得兩說著——有的人只想自己怎么合適,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哪有那么好的事!”(老舍《紅大院》2幕2場)
或作[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例如
我們廠分明只能挑二百斤,但是一定要我們挑三百斤,那怎么可能呢,何況百噸吊車不夠用,裝料機車又不給我們安裝,鐵水質量不好,煤氣常常不足。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今年的生產任務我反正完不成! (《乘風破浪》9章)
上一篇:歇后語《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