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注釋】
選自《左傳·襄公十一年》。
居安:處于安全的境況。居,處。
思:想,考慮。
備:事先有準備。
患:禍患。
【賞析】
魯襄公十一年,鄭國與宋國在邊境發生摩擦,鄭國派兵襲宋。九月,晉國率各諸侯大軍攻打鄭國。鄭國求和,派子展出城與晉悼公訂立盟約,同時獻給晉悼公師悝、師觸、師蠲車輛、衣甲、兵器及歌鐘兩架,女樂兩行十六人。
晉悼公把樂器與樂隊的一半賜給魏絳,以表彰他輔佐自己,八年來九合諸侯,領袖中原的功績。魏絳辭謝道:音樂只是用來鞏固德行的,而德行須用道義來對待它,用禮儀來推行它,用信用來保守它,用仁愛來勉勵它,然后才能做到鎮撫邦國,福祿同享,召來遠方的人,這才是所謂的快樂。并勸誡說: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意思是:在安定的環境中要想到危險,想到了就應有所防備,有了防備就不會發生禍患。
魏絳的“居安思危”論,無疑是非常有見地的,具有超前思維的意識,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深謀遠慮,是有戰略思想的表現。晉悼公接受他的建議,表示一定力行之。但晉悼公同時表示,賞賜是國家的典章,不能廢除。所以魏絳最后還是接受了賞賜。
“居安思危”后來成了成語,成為人們謹守的一條箴言。大到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小到一個家庭、一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以此自勵。因為有了這種危機意識,人們才能時時警惕自己,勉勵自己,始終保持一種奮發圖強的拼搏精神和動力,不斷地開拓前進,奪取一個又一個新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新輝煌。
上一篇: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