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卒未去虎隸來,催納捐欠聲如雷》出自哪里,《虎卒未去虎隸來,催納捐欠聲如雷》什么意思,《虎卒未去虎隸來,催納捐欠聲如雷》原文出處,《虎卒未去虎隸來,催納捐欠聲如雷》賞析。
【出處】 清·鄭珍 《經死哀》
【鑒賞】 鄭珍(1806~1864),字子尹,晚號柴翁,貴州遵義人。道光時舉人。曾任荔波縣訓導。通經史訓古之學,也工詩,其詩宗盛唐,部分作品反映民間疾苦和官吏暴行。風格奇崛,艱澀,著有《巢經巢集》 等。這一首詩是詩人晚年所寫的樂府詩中的一首,作于咸豐十一年。標題中的 “經” 是上吊、自縊的意思,“經死哀” 就是哀悼上吊身死的人。詩的大意是: 官府派出去催討欠捐款的差役,如狼似虎,一批接一批。第一批還未離開,第二批又到了。他們喝斥之聲如雷鳴般嚇得欠捐款的人心驚膽顫,失聲痛哭。欠捐款的老翁因無錢繳納,被這虎狼之聲威嚇,只好上吊自殺了。差役向長官報告這一件事,長官咬牙切齒,憤怒地喝斥道: “我不要他們的命,只要他們的銀錢,如果認為死了就能減免捐欠,那么所有的人都會為了逃避捐欠去尋死,恐怕這全縣之內就沒有一個活人了!” 立即命令差役把死者的兒子捉來,先打一百棍打得皮開肉綻。并且說這兒子是不孝之子,不繳欠款,逼迫老父上吊而死。現在趕快交一百個錢上來,才能放下老父的尸體去埋葬。兒子告貸無門,只好賣掉賴以居住的房屋,幾經周折,好不容易湊足一百錢,待解下父親的尸體時,已經開始腐爛了,蛆蟲都爬出來了。這里才掩埋了老父,附近又有幾家人因交不出所欠捐款而上吊自殺了。此詩用白描的手法,反映了兇暴、貪焚的官府橫征暴斂搜刮民財,逼死百姓的滔天罪惡。中國的統治者,歷來都是殘暴如豺狼般對等百姓,不把百姓當人,只當成為他們創造財富,提供享樂的奴隸。他們喪盡天良地利用統治機器,任意宰殺百姓無所不用其極。捕快差役,肆意搶掠百姓而不受處罰。特別是野蠻的滿清統治者,更是殘暴兇狠地對待被征服的漢人,任意賤踏,屠殺。他們的獸性主宰著他們的靈魂,視漢人如牛馬,任其驅使。在滿清統治中國的二百多年里,是中國最黑暗的年代,中華民族的子孫悲慘地過著地獄般的日子。
【原詩】 虎卒未去虎隸來,催納捐欠聲如雷。雷聲不住哭聲起,走報其翁已經死。長官切齒目怒瞋: “吾不要命只要錢! 若圖作鬼即寬減,恐此一縣無生人?” 促呼捉子來,且與杖一百: “陷父不義罪何極,欲解父懸速足陌!” 嗚呼,北城賣屋蟲出戶,南城又報縊三五!
上一篇:《莫怪撩衣懶輕出,滿山荊棘較花多》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