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注釋】
選自《墨子·親士》。
歸:通“饋”,贈送的意思。
進士:進獻人才。
【賞析】
墨子充分肯定人才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賢能之士,管理就會出現混亂,君主在關鍵時候,也沒有可以依賴、共商大計的股肱之臣。墨子說:
“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意思是:與其獻贈一件瑰寶,不如推薦一個賢才。
在人與物之間,墨子堅持以人為價值取向的人才觀,認為寶貴的賢能之士在輔佐君主治理國家中,能夠發揮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其價值遠遠勝過珍寶。當年晉文公被迫逃亡國外,因為善用人才,最終成為諸侯盟主;齊桓公被迫遠離國土,流亡國外,后來在管仲的輔佐下,也能稱霸諸侯;越王勾踐幾乎被吳王滅國,但在范蠡、文種的輔佐下,勾踐臥薪嘗膽,自耕自織,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經過22年的努力,終于一舉滅吳,并成為威震中原的君王。這三個人之所以屢經挫折而能笑到最后,除了他們自身的毅力和不懈努力外,善用人才是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原因。
反之,“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墨子·親士》)如果君王身邊都是些獻媚逢迎,昏庸無能的人,進言納諫的道路被阻塞,那么國家就危險了。桀紂暴虐拒諫,殺害忠良,一旦失去天下賢士的輔佐,只能落得個國滅身死,身敗名裂的下場。
歷代有識之士,都重視人才的作用。北齊劉晝《劉子·薦賢》說:“為國入寶,不如能獻賢?!薄斑M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彼未?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sush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蘇軾《晁君成詩集引》亦說:“賢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絕民也。”
上一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