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注釋】
選自《論語·衛靈公》第九章。
害:損害。
殺身:犧牲生命。
成仁:完成仁德。
【賞析】
孔子一生追求“仁”,他認為,仁的純潔性比一個人的生命更重要,君子寧可犧牲生命,也不能損害仁。孔子說: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意思是:志士仁人,不能因貪生而損害仁德,只能犧牲生命去成全仁德。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一種崇高境界的精神價值,追求最高價值觀念“仁”,追求富有意義的人生。他在《述而》篇第三十章說:“我欲仁,斯仁至矣。”清楚地顯示了“仁”在孔子心目中的價值。
“殺身以成仁”表明,孔子的人生價值取向是:精神價值高于物質利益,仁德道義的維護高于個體生命的延續,人格的尊嚴決不屈服于殘暴的淫威。在日常生活中,人應該努力實行這種價值取向,而當信奉這種價值取向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時,就應該犧牲自己的肉體,用流血的生命去成就“仁”。所以,“殺身以成仁”不是抹煞自我,而是自我精神力量的最大弘揚,是自我精神的升華和最壯美的實現。
千百年來,孔子倡導的這一倫理原則,鼓舞和激勵著無數志士仁人為維護正義,戰勝邪惡,演唱出了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正氣歌。
上一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