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注釋】
選自《論語·憲問》第四章。
言:指有益于世的話。
【賞析】
孔子談論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與言論之間的關系時說: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strong>
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講道理,會講道理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孔子認為,人的德行和言語之間有相一致的一面。德行修為高,目標遠大的人,講的話一定合乎道理,能夠令人信服。漢代文學家揚雄在《法言·問神》中說:“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而君子小人見矣?!币馑颊f,語言文字是人內在思想的表現,從中可以看出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品格,判斷出是君子還是小人。但是,另一方面,人的德行修為與人的言語之間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出口仁義,閉口道德,大道理滿天飛的人,不一定有德行。因為他言不由衷,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令人不齒。
孔子的弟子常常問:什么是仁德?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說:有些人會講道理,言論動聽,看起來有仁德的表現,但不一定是君子。是否是真君子,還須“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第十章),從其所言所行來判斷。
上一篇: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