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注釋】
選自《老子》三十六章。
固:暫且。
與:給予。
【賞析】
老子的思想充滿辯證思維,很早就敏銳地認識到,事物不僅對立統一,而且具有向對立方面轉化的普遍規律,老子說: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意思是:將要廢止它,一定先振興它;將要取代它,一定先給予它。
老子這句充滿辯證思維的話,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遠遠超出了常人的見解和認識水平。一般人可能很難理解,既然欲廢止它,何必先振興它;既然欲取代它,何必先給予它。但如果辯證地看這個問題,其中的奧妙就不難理解了。楚漢交兵之際(前203),韓信攻占楚國的齊地后,自立為齊王。此時,楚王正急圍漢王劉邦于滎陽。漢王得知韓信自立為王,怒不可遏,大罵道:“吾困于此,急望汝來救我,汝卻欲自立為王。”陳平及時暗示劉邦封立韓信,劉邦醒悟,乃派張良前往齊地,立韓信為齊王,命他派兵擊楚。后來,韓信破楚于垓下,劉邦立刻奪了韓信的兵權。次年改立為楚王,以便進行監督與控制。
又如,劉邦曾以白馬為誓,說:“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劉邦死后,呂后專權,排斥劉氏子孫,安插外戚呂氏掌權。呂后每次欲立呂氏子弟為王,丞相陳平都表示聽從。等到呂后一逝世,陳平立刻與太尉周勃合謀,誅殺諸呂,擁立孝文帝繼位,維護了劉氏的“正統”政權,避免了大一統帝國的分裂。
上面兩個史實,都是典型的“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的例子。
類似的名句還有“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意思是:將要收縮它,一定先擴張它;將要削弱它,一定先使它強大。
上一篇: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