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注釋】
選自《尚書·武成》。武,武功。成,成就。本篇記錄周武王伐殷歸來向祖廟、上天及諸侯百官報告伐殷取得的成就,故名《武成》。
偃:停止。
修:修治。指停止武備,修治文事。
華山:舊說是西岳華山。閻若璩以為是商州洛南縣東之陽華山,與桃林之野南北相望,壤地相接。
陽:山的南面。
桃林:地名,在華山的東邊。閻若璩以為是今河南靈寶縣西至潼關一帶三百里地。
服:使用。
【賞析】
周武王討伐殷商,大敗商軍,凱旋而歸,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商朝滅亡,周朝興起。武王向祖廟、上天、山川、諸侯百官報告伐殷取得的成就,提出了新生國家的治國方略:
“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意思是:停止武備,施行文教,把戰馬放歸華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曠野,向天下表示不用它們。意謂不再使用武力。
殷紂時期,人民遭受暴政的壓迫,苛捐雜稅沉重,民力不堪重負。加上討伐殷紂王的戰爭,耗盡了民力民財。周武王洞察到了這一點。現在紂王的暴政已經消除,人民急需安定的社會生活,休養生息。國家急需發展生產,增強國力。周武王順應時代的要求,偃武修文,是一個大得民心的英明決定。
文中,歸馬于華山之陽——偃武之舉也;放牛于桃林之野——修文之行也。二者兩兩對應,既有語氣上的強化作用,又有修辭上的對偶關系,音韻和諧上口,頗有后來兩晉、六朝駢散的文采。
自然,周武王這一重大舉措,得到了人民衷心的擁護和支持,國家迅速恢復了戰爭的創傷,經濟發展,百姓富足,國力大增,奠定了周朝八百年興盛的基業。
上一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