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釋】
選自宋·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特:不過。
雄:首領,頭。
士:謀士,有才能的人。
擅:據有,引申為憑借。
宜:應當。
南面:面向南。古代以面向南為尊位,帝王面朝南而坐。
制:制服,戰勝。
尚:還。
【賞析】
《讀孟嘗君傳》是王安石讀了《史記·孟嘗君列傳》后寫的心得體會。孟嘗君姓田,名文。戰國時齊國的公子,食邑于薛(今山東省滕縣南)。他和當時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三人,都以好客養士出名,號稱“四公子”。本文作者批駁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觀點:
“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意思說:孟嘗君不過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哪里稱得上善于得士。如果不是這樣,憑借齊國的強大,得到一個謀士,就應該南面稱王,使秦國臣服,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技能嗎?雞鳴狗盜之徒出入他的門下,這正是士人不去的原因!
孟嘗君禮賢下士,搜羅人才,素以好養士著稱,門下食客達數千人,人才濟濟,雞鳴狗盜之徒皆有。一次,孟嘗君出訪秦國,被秦昭王軟禁起來,有被殺的危險。孟嘗君托人到昭王的寵姬那里求情,寵姬提出要以白狐裘作為代價,可是孟嘗君唯一的白狐裘已獻給秦王了。恰巧他的門客中有個能為狗盜的人,半夜里裝成狗混入秦宮,偷回了白狐裘,獻給昭王寵妃,寵姬便勸說秦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被釋放后,怕秦王反悔,連夜逃跑,到了函谷關,城門緊閉。按關法規定,雞叫才能開關。無可奈何之際,他的門客中有個人善學雞叫,引得關內關外一片鳴叫,騙開了關門,孟嘗君等人得以逃回齊國。這一件事后來成為孟嘗君能得士的美談。
然而,在王安石看來,士為國家棟梁之材,應是能夠謀國制敵的能人,而雞鳴狗盜之徒,小術而已,不能稱之為“士”。憑仗齊國強大的國力,如果真能得一治國謀“士”,早就制服強秦而南面稱王了,哪里還需要雞鳴狗盜的力量來脫離危險呢!孟嘗君之所以得不到真正的治國謀“士”,就是因為有這些雞鳴狗盜之徒出入其門啊。
作者高度評價了作為謀臣的“士”的作用,否認雞鳴狗盜之徒為“士”的世俗觀點,同時也就否認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觀點,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人才的看法和要求,表現出一種反傳統的精神和哲理深度,直追根本,神完氣足,頗有說服力。宋代謝枋得稱贊其“筆力簡而健”(《文章軌范》卷五),清代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中,也給予其高度評價,夸他“語語轉,筆筆緊,千秋絕調”,是古代短文中的精品。
上一篇: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