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注釋】
選自宋·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泱泱:水深廣的樣子。
嚴先生:即嚴光,東漢余姚(今屬浙江)人,一名遵,字子陵。年輕時與漢光武帝劉秀一同游學。劉秀即帝位后,他改名隱居。光武帝派人找到他,授以諫議大夫之職。他拒官不受,隱居于富春山中,靠耕釣為生。
風:品德。
【賞析】
東漢高士嚴光蔑視權貴,淡漠榮利的情操、氣節,一直為范仲淹所敬重。宋仁宗慶歷初年,朝廷鉆營之弊、徇墨之風盛行,范仲淹時任參知政事,痛恨官場腐敗,于是條陳十事,要求簡省官吏,注意農桑,修治武備,減輕徭役……并與富弼、韓琦一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慶歷新政”。但是,由于保守派的極力反對,新政僅實行一年就失敗了,范仲淹也因此被免了參知政事,后又出任嚴州知府。為振作士風,提倡名節,他在桐廬為嚴光修了一座祠堂,并作了這篇《嚴先生祠堂記》,盛贊嚴光“泥涂軒冕”,視官爵如糞土的節操和風范: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意思說:云霧繚繞的高山,直聳云霄,浩浩蕩蕩的江水,日夜不息;先生的高風亮節,就像這高山一樣高,江水一樣長!
東漢初年,高士嚴光與漢光武帝劉秀關系甚密,情同手足。據說一次嚴光與劉秀同臥一榻,嚴光熟睡中將一條腿搭在劉秀腹上。第二天,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劉秀笑笑說:“朕與故人嚴子陵共臥耳。”后來劉秀命嚴光為諫議大夫,嚴光執意不從,于是來到富春江畔,釣于七里瀨,后人因名七里瀨為嚴陵瀨。嚴陵瀨在嚴州桐廬縣境內,歷來為高士憑吊之處。作者認為,君能以貴下賤,臣能不干以私,君圣臣賢,能敦勵風化,千古流芳。所以,這一句以山高水長為喻,盛贊嚴光不慕名利的冰雪節操。
很顯然,作者贊賞嚴光,一方面是希望以此為激勵,鼓勵士大夫重視名節,追求精神上的高尚情操,超越個人的榮辱名利。這和作者在《岳陽樓記》中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是一脈相承的。另一方面,也是追念光武帝的德政,提出“有功名教”的政治主張,認為賢人的出現與明君在位不無關系。所以,政治清明,德政、名教建立,甚而使“貪者廉,懦者立”,才能真正使天下仁人得以一展才華。
本文文字雅潔,筆力雄健,“直追秦漢”,而“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一句,氣象廓大,情意深長,其精神韻味與嚴光高絕的風范相呼應,十分貼切,膾炙千古。至今讀之,仍能令人產生一種仰慕之情和欽佩感。世傳“先生之風”一句,最初為“先生之德”,李泰伯見了,建議改“德”為“風”,范仲淹虛懷若谷,欣然改之,結果全篇為之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備受贊賞。
范仲淹進行的改革失敗了,然而范仲淹(包括后來的歐陽修)“以直言讜論倡于朝”,振作士風之舉卻取得了明顯成效。《宋史·忠傳序》記載:從此以后,“中外縉紳知以名節相高,廉恥相尚,盡去五季之陋矣”。
上一篇: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觀夫高祖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