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詩之基,其人之胸襟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隨遇發生,隨生即盛。……由是言之,有是胸襟以為基,而后可以為詩文。
【注釋】
選自清·葉燮《原詩》。
胸襟:指詩人的思想、志向、對事物的認識水平及分析能力,包括葉燮講的才、膽、識、力等。
基:根基,根本。
【賞析】
葉燮的《原詩》是一部有完整體系的論詩著作,他之所以以《原詩》名書,是因為他認為“詩有源必有流,有本必達末”,通過“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就可以找到詩歌創作的根本。他說:
“詩之基,其人之胸襟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隨遇發生,隨生即盛。……由是言之,有是胸襟以為基,而后可以為詩文。”
意思是:詩歌創作的根基,在于詩人的胸襟。有了胸襟,詩人的性情、智慧、聰明、才辨才能得以表現出來,隨時都能觸動、產生旺盛的詩情……這樣說來,有這樣的胸襟以為根基,然后就可以創作詩文了。
葉燮認為,詩人成就的大小,取決于思想志向的高低和對事物認識的深淺,志向遠大、對事物(主要指社會生活)認識深刻,詩人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才能在詩中獲得創造性的反映。葉燮把胸襟作為詩歌創作的基礎,抓住了詩歌創作的關鍵。
但是,詩人光有“胸襟”還不夠,他把詩歌創作比作興建屋宇,除了基礎外,還需要材料、技巧、文辭等要素共同發揮作用。首先,素材必須豐富,以便從中選擇典型的題材去表現思想情感,即取材。葉燮認為,材料的選擇和積累,主要是生活經驗和書本知識的積累,因此強調深入生活,“不憚遠且勞”,勤奮學習。但寫入詩歌的題材,必須是經過詩人選擇、提煉出來的典型材料。其次,要有寫作技巧,如組織材料、謀篇布局等。布局的嚴謹、結構的巧妙、立意的新穎、形象的鮮明,都和寫作技巧高低有關,都能表現出詩人的藝術才能,即匠心。葉燮認為,詩人的匠心主要表現在“自命處、著眼處、作意處、命辭處、出手處”,等等,包括確定主題、組織材料、安排結構、選擇文辭等藝術技巧的各個方面。其三,注重文辭的作用,他說:“夫詩,純淡則無味,純樸則近俚,勢不能如畫家之有不設色。古稱非文辭不為功;文辭者,斐然之章采也。……故能事以設色布采終焉。”葉燮認識到,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文字功夫是詩歌創作最后的重要環節。詩歌的藝術性,只有靠文辭才得以最后表現出來。
要之,自“詩之基”至“設色布采”,是詩歌創作的全過程,缺一不可,但“胸襟為基”是其中第一要素,作為一個詩人,不僅要具備文學修養,更重要的還要有遠大的思想和志向。
上一篇:詩以道情,道之為言,路也。詩之所至,情無不至。情之所至,詩以之至。|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窮盡萬有之變態。凡形形色色,音聲狀貌,舉不能越乎此。|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