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為重百金輕》出自哪里,《一語為重百金輕》什么意思,《一語為重百金輕》原文出處,《一語為重百金輕》賞析。
【出處】 宋·王安石 《商鞅詩》
【鑒賞】 王安石實行政治改革,當時的頑固派和理學家對他百般攻擊和污蔑,指責他 “尚 (重視、提倡) 法令則稱商鞅,言財利則背孟軻”。王安石寫這首詩辯駁。原詩的驅民: 指驅使、管治人民。今人: 指當時的頑固派。非:非難、指責。商鞅: 先秦法家,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先從取信于民的措施去執行,成功地進行了變法。依據《史記·商君列傳》 記載: 變法之后,新法公布時,為了讓人們相信秦朝的革新措施,商鞅下令在國都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柱,聲明誰能搬到北門,賞十金。人們感到奇怪、疑惑,沒有人敢搬; 后來商鞅又宣布: 能搬者,賞五十金。后來有個人把大木柱搬到北門,商鞅果然賞給他五十金。于是廣大群眾都相信商鞅的話,認為他推行新法,言而有信。令: 叫、讓。政: 政策、法令。這首詩意思是說: 自古以來管治百姓在于信誠,言出必行。商鞅就言行一致,以實現諾言為重,以百金為輕。本詩表現了王安石對商鞅的高度贊揚,也間接反駁了反對他新政的政敵。“一語為重百金輕”這句詩是用來說明: 言行要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原詩】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語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上一篇:《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