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家無樗蒲①、博奕等具,案頭惟時花數(shù)瓶,舊書數(shù)種,以供清賞而已。
【譯注】
①樗(chū)蒲:樗蒲是繼六博戲之后,出現(xiàn)于漢末盛行于社的一種棋類游戲,從外國傳入。博戲中用于擲采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故稱樗蒲。又由于這種木制擲具系五枚一組,所以又叫五木之戲,或簡稱五木。
這句話的意思是,家里沒有樗蒲、博奕(賭博)等用具,案頭只有幾個插著時下有的鮮花的花瓶,和多種舊書,以供閑暇時安靜地欣賞罷了。
輯自張海鵬、王廷元《明清徽商資料選》。
【感悟】
劉禹錫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意思是說,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為人要追求高雅的愛好,要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故事鏈接】
歙縣商人吳嵩堂教子“一主于嚴(yán)”,在要求兒子們認(rèn)真學(xué)習(xí)儒業(yè)知識的同時,他本人“時誦前人傳,瑯瑯不遺一字”,一字不漏地朗誦前人的傳記。其子吳紹澯對他的這一行為深表敬佩,自責(zé)道:“不孝等雖終日報卷,猶遜其精熟,輒慚汗若無所容。”我們這些兒子們雖然整日手里捧著書,但是都沒有父親朗誦得那樣精熟,實在是慚愧得無地自容。對其父竭力營造的清雅的家庭氛圍,吳紹澯也流露出由衷的贊譽。通過以身作則,這些明清徽商讓兒子們得到感染、激勵和熏陶。
【延伸閱讀】
身教的作用雖然直接、深刻、持久,但其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別,這主要取決于家長自身行為的良莠。為此,在處理日常生活各方面的事務(wù)時,明清徽商堅持“正人先正己”,處處循規(guī)蹈矩,事事嚴(yán)格自律,在子弟面前保持光輝偉岸的形象。他們大多以自己的端正言行為子孫樹立具體而又真切的修養(yǎng)標(biāo)準(zhǔn),期望子孫形成與其相似的言行舉止。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意思是,統(tǒng)治者本身言行正當(dāng),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會跟著行動;統(tǒng)治者本身言行不正當(dāng),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聽從。
上一篇:《賈能蓄積,亦猶內(nèi)德助焉》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我新安為朱子桑梓之邦,則宜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以鄒魯之風(fēng)自持,而以朱子之風(fēng)傳子若孫也》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