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詩經》·伐檀(魏風)》原文、賞析、鑒賞
坎坎伐檀兮〔2〕,寘之河之干兮〔3〕,河水清且漣猗〔4〕。不稼不穡〔5〕,胡取禾三百廛兮〔6〕?不狩不獵〔7〕,胡瞻爾庭有縣貆兮〔8〕?彼君子兮,不素餐兮〔9〕!
坎坎伐輻兮〔10〕,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11〕,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12〕?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13〕?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14〕,河水清且淪猗〔15〕,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16〕?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17〕?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8〕!
〔1〕這是一群伐木勞動者,用反語嘲諷的手法,揭露和責問不勞而獲者的歌,是《魏風》的第六篇。檀:檀樹,木質堅硬,古時用以造車。
〔2〕坎坎:伐木聲。
〔3〕寘:即“置”字,放置在。干:河岸。
〔4〕漣:風吹水面泛起的波紋。猗(yi):語氣詞,猶“兮”。朱《集傳》:“猗,與兮同,語詞義。”
〔5〕稼穡(se):耕種叫稼,收割叫穡。不稼不穡,指不從事農事勞動。
〔6〕胡:何,為什么。三百:形容其多。廛(chan):即纏,束。
〔7〕狩(shou)獵:冬天打獵叫狩,夜間打獵叫獵,這里泛指打獵。
〔8〕瞻:望見。庭:庭院。縣:同“懸”,掛著。貆(huan):獸名,豬獾。
〔9〕素餐:白吃飯。朱《集傳》:“素,空。餐,食也。”君子本是不勞動白吃飯的,這里說“不素餐”,是反語相譏。
〔10〕輻:車軸與輪間的直木。伐輻,即伐木制車輻。
〔11〕直:指水面直形波紋。
〔12〕億:指禾的顆數。三百:言其多。鄭《箋》:“十萬曰億,三百億,禾秉之數。”
〔13〕特:指三歲的獸。毛《傳》:“獸三歲曰特。”
〔14〕漘(chun):涯岸。
〔15〕滄:環形水紋。朱《集傳》:“小風水成文,轉如輪也。”
〔16〕囷(qun):糧食囤。《毛詩正義》:“方者為倉,故圓者為囷。”
〔17〕鶉(chun):鳥名,鵪鶉。
〔18〕飧(sun):熟食。毛《傳》:“熟食為飧。”
這是伐木者之歌,他們在勞作中面對清澈而蕩漾的水流,聯想到統治者“不稼不穡”卻占有百囤糧食,“不狩不獵”卻擁有各種獵物,發出內心的憤懣和責問;最后以反語“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作結,揭露了統治者不勞而食的剝削本質。全詩直抒胸臆,不加任何渲染,于敘事中飽含情感。句式靈活多變,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都有,縱橫錯落,三章復沓,顯得整齊有致,是中國早期雜言詩的成熟之作。重章復沓,除換韻的作用外,雖每章更換幾字,對內容也有補充和推進作用。牛運震《詩志》評論說:“起落轉折,渾脫傲岸,首尾結構,呼應靈緊,此長調之神品也。”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王昌齡·從軍行[1]》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葉圣陶·倪煥之(存目)》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