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王昌齡·從軍行[1]》原文、賞析、鑒賞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2]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3]
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4]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5]
[1]《從軍行》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昌齡用這個舊題作詩七首。此處選第一首和第四首。王昌齡(約公元690~757),字少伯,京兆(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任汜水尉;中宏詞科,授秘書省校書郎;貶嶺南,遷江寧丞,又貶龍標尉。后擬還鄉,途經毫州遇害。人稱“王江寧”、“王龍標”,擅七絕,當時即有“七絕圣手”、“詩家天子王江寧”的稱譽,以寫邊塞、閨怨、別情詩為世傳誦,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有《王昌齡集》,存詩一百八十余首。
[2]“烽火城”二句:烽火城,設立烽火臺的邊境要塞,發現敵情燃烽火為號,發出警報。百尺樓,設置烽火的戍樓,供戍卒居高瞭望敵情。百尺,言其高。獨坐,坐一本作“上”。海,指青海省的青海湖。二句寫戍卒獨坐戍樓瞭望,黃昏時迎面從青海吹來陣陣秋風。
〔3〕“更吹”二句:關山月,樂府古曲《鼓角橫吹曲》十五曲之一,多用以抒發征戍離別之情。無那,無奈。金閨,華美的閨房。二句寫一再吹起羌笛,也無法安慰萬里外妻子的憂愁。
〔4〕“青海”二句:長云,濃密的烏云,指戰云密布。雪山,指祁連山,橫跨甘肅、青海之間。孤城,指所筑的要塞。當時邊境在青海湖,唐軍在此筑城防守,其南是強敵吐蕃國。西部邊境玉門關之西是強敵突厥。二句寫青海湖密布的戰云使雪山黯淡,從守衛的孤城遙望西部邊塞玉門關,暗寓將進行艱苦的大戰。
〔5〕“黃沙”二句:黃沙百戰,詞語倒裝。穿金甲:磨透了金甲(鎧甲)。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后稱鄯善國,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羅布泊附近。據《漢書·傅介子傳》,漢昭帝龍鳳四年,樓蘭國王與匈奴勾通,屢殺漢朝通西域使臣,大將軍霍光派傅介子前往,計斬樓蘭王,威懾西域。后世詩文遂以“破樓蘭”指代平定外患。二句寫經歷百戰,黃沙磨透了鎧甲,不平定外患決不返回?!安黄啤币槐咀鳌安粩亍?。
《從軍行》組詩寫遠征將士的軍旅生活、鄉情愁思和報國情懷。所選的第一首,描寫征人思鄉懷親情,烽火城頭,百尺樓上,落日黃昏,秋風蕭瑟,羌笛哀惋,聲聲離情。句句寫愁,但只在最后一字才點出“愁”字來,而且巧立新意,不說自己思念親人,卻寫親人思念自己,把思親之情表現更深一層。這些又放在雄闊蒼茫的邊塞宏大的背景下,悲而不失其壯,哀而不感其傷,格調仍是高昂的。所選的第二首,寫青海云集,雪山黯淡,戰場遼闊,將士已身經百戰,金甲磨穿,仍充滿以身許國的壯志豪情。“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是詩眼,對這一句,《唐詩別裁》說:“作豪語看亦可,然作歸期無日看,倍有趣味?!?
上一篇:《魯迅》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詩經》·伐檀(魏風)》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