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質疑問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質疑問難:zhí yí wèn nàn
詞源:《漢書·陳遵傳》:“竦居貧,無賓客,時有好事者從之質疑問事,論道經書而已。而遵晝夜呼號,車騎滿門,酒肉相屬。”
詞由:漢哀帝時,有兩個人一同被任命為京兆史,一個名陳遵,另一個叫張竦。張竦學問淵博,精通詩書,尤其以廉潔、儉樸著稱。而陳遵與他相反,十分好酒,放縱不拘。當時公府掾吏等官,出入朝廷都是不很顯眼的小馬、舊車,而陳遵穿戴華貴,車馬極盛。直至后來張竦、陳遵都被免官后,陳遵家依舊車騎滿門,日夜飲酒作樂;而張竦則貧苦清寒,賓客很少,只有一些窮朋友跟著他在一起,一杯清茶,談論談論經書,彼此提出疑問,互相議論探討而已。
詞義:提出疑難,請問別人或互相探討。質:問。難:疑難。
書證:《東觀漢記·賈宗傳》:“每宴會,令與當世大儒司徒丁鴻問難經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竊聽緒論,雖已經月,終以不得質疑問難為恨。”清·顧炎武《與友人辭往教書》:“必如執事所云,有實心向學之機,多則數人,少則三四人,立為課程,兩日三日一會,質疑問難,冀得造就成材,以續斯文之統,即不能盡依白鹿之規,而其遺意須存一二。”
上一篇:成語《負重致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起死回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