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xué)·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賞析、鑒賞
康白〔2〕:足下昔稱吾于潁川〔3〕,吾常謂之知言〔4〕,然經(jīng)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5〕。前年從河?xùn)|還〔6〕,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7〕,事雖不行〔8〕,知足下故不知之〔9〕。足下傍通〔10〕,多可而少怪〔11〕,吾直性狹中〔12〕,多所不堪〔13〕,偶與足下相知耳〔14〕。間聞足下遷〔15〕,惕然不喜〔16〕,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17〕,引尸祝以自助〔18〕,手薦鸞刀,漫之膻腥〔19〕,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人,今乃信其真有耳〔20〕。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21〕;今空語同知有達人〔22〕,無所不堪〔23〕,外不殊俗〔24〕,而內(nèi)不失正〔25〕,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26〕。老子、莊周〔27〕,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28〕,達人也,安乎卑位〔29〕,吾豈敢短之哉〔30〕!又仲尼兼愛〔31〕,不羞執(zhí)鞭〔32〕,子文無欲卿相〔33〕,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34〕。所謂達則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35〕。以此觀之,則堯、舜之君世〔36〕,許由之巖棲〔37〕,子房之佐漢〔38〕,接輿之行歌〔39〕,其揆一也〔40〕。仰瞻數(shù)君〔41〕,可謂能遂其志者也〔42〕。故君子百行〔43〕,殊途而同致〔44〕,循性而動,各附所安〔45〕。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論〔46〕。且延陵高子臧之風(fēng)〔47〕,長卿慕相如之節(jié)〔48〕,志氣所托〔49〕,不可奪也〔50〕。
吾每讀尚子平、臺孝威傳〔51〕,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少加孤露〔52〕,母兄見驕〔53〕,不涉經(jīng)學(xué)〔54〕。性復(fù)疏懶〔55〕,筋駑肉緩〔56〕,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57〕。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zhuǎn)乃起耳〔58〕。又縱逸來久〔59〕,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60〕,而為儕類見寬〔61〕,不攻其過〔62〕。又讀莊、老〔63〕,重增其放〔64〕。故使榮進之心日頹〔65〕,任實之情轉(zhuǎn)篤〔66〕。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67〕;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68〕。
阮嗣宗口不論人過〔69〕,吾每師之〔70〕,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71〕。至為禮法之士所繩〔72〕,疾之如仇〔73〕,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74〕。吾不如嗣宗之資〔75〕,而有慢弛之闕〔76〕,又不識人情,闇于機宜〔77〕。無萬石之慎〔78〕,而有好盡之累〔79〕。久與事接〔80〕,疵釁日興〔81〕,雖欲無患,其可得乎〔82〕?又人倫有禮〔83〕,朝廷有法,自惟至熟〔84〕,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85〕,而當(dāng)關(guān)呼之不置〔86〕,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87〕。危坐一時〔88〕,痹不得搖〔89〕,性復(fù)多虱〔90〕,把搔無已〔91〕,而當(dāng)裹以章服〔92〕,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93〕,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94〕,不相酬答〔95〕,則犯教傷義〔96〕,欲自勉強,則不能久〔97〕,四不堪也。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98〕,已為未見恕者所怨〔99〕,至欲見中傷者〔100〕,雖瞿然自責(zé),然性不可化〔101〕,欲降心順?biāo)?sup>〔102〕,則詭故不情〔103〕,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104〕,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當(dāng)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105〕,囂塵臭處〔106〕,千變百伎,在人目前〔107〕,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108〕,機務(wù)纏其心〔109〕,世故繁其慮〔110〕,七不堪也。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111〕,在人間不止〔112〕,此事會顯〔113〕,世教所不容〔114〕,此甚不可一也。剛腸疾惡〔115〕,輕肆直言〔116〕,遇事便發(fā),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117〕,統(tǒng)此九患,不有外難〔118〕,當(dāng)有內(nèi)病,寧可久處人間邪〔119〕?又聞道士遺言,餌術(shù)黃精〔120〕,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121〕,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夫人之相知〔122〕,貴識其天性〔123〕,因而濟之〔124〕。禹不偪伯成子高,全其節(jié)也〔125〕;仲尼不假蓋于子夏,護其短也〔126〕;近諸葛孔明不偪元直以入蜀〔127〕,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128〕,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129〕。足下見直木必不可以為輪〔130〕,曲者必不可以為桷〔131〕,蓋不欲枉其天才〔132〕,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yè)〔133〕,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134〕,此足下度內(nèi)耳〔135〕。不可自見好章甫〔136〕,強越人以文冕也〔137〕。己嗜臭腐,養(yǎng)鴛雛以死鼠也〔138〕。吾頃學(xué)養(yǎng)生之術(shù)〔139〕,方外榮華〔140〕,去滋味〔141〕,游心于寂寞〔142〕,以無為為貴〔143〕。縱無九患〔144〕,尚不顧足下所好者〔145〕。又有心悶疾,頃轉(zhuǎn)增篤,私意自試〔146〕,不能堪其所不樂。自 卜己審〔147〕,若道盡途窮則已耳〔148〕,足下無事冤之,令轉(zhuǎn)于溝壑也〔149〕。
吾新失母兄之歡〔150〕,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fù)多病,顧此悢悢〔151〕,如何可言〔152〕!今但愿守陋巷〔153〕,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154〕,陳說平生〔155〕,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足下若嬲之不置〔156〕,不過欲為官得人〔157〕,以益時用耳〔158〕。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159〕,不切事情〔160〕,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161〕。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162〕,以此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163〕。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164〕。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165〕?若趣欲共登王途〔166〕,期于相致〔167〕,時為歡益〔168〕,一旦迫之,必發(fā)狂疾,自非重怨〔169〕,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170〕,欲獻之至尊〔171〕,雖有區(qū)區(qū)之意〔172〕,亦已疏矣〔173〕。愿足下勿似之! 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為別〔174〕。嵇康白。
〔1〕本文是嵇康寫給朋友山濤的絕交信。山濤,字巨源,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陟)人,與嵇康同為“竹林七賢”中人物,后依附于司馬氏集團。約在景元二至三年(公元261~262),山濤由吏部尚書郎遷升散騎常侍時,想薦嵇康代替自己的職務(wù)。嵇康就寫了這封信,宣布與山濤絕交。嵇康(公元223~262),字叔夜,譙國銍(今安徽宿縣西南)人。魏晉之際頗負盛名的思想家、作家,“竹林七賢”之一。魏時官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性喜老莊,崇尚自然。為人峻切,尚奇任俠。身處魏晉易代之世,對司馬氏的政治統(tǒng)治不滿,意欲隱逸避禍,卻又不能遺忘世事。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反對虛偽的禮教和禮法之士,發(fā)表過許多離經(jīng)叛道、非薄圣人的激烈言論,終于被晉文帝司馬昭殺害。文學(xué)方面長于散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語)。詩歌方面以四言成就為大。
〔2〕白:告語。述事陳義叫白。
〔3〕足下:舊時書信中對人的敬稱,這里指山濤。稱:稱說,這里是指山濤談?wù)擄挡辉赋鍪?。潁川:指山嵚,山濤的族父,曾為潁川(今河南許昌市東)太守。這里以官名相稱。
〔4〕知言:知己之言。
〔5〕“然經(jīng)怪”三句:然而我常常奇怪這件事,心想我還沒有被您熟悉,您又怎么得知我的志趣呢?經(jīng),常。怪,奇怪。意,心想。
〔6〕河?xùn)|:郡名,在今山西南部黃河以東地區(qū)。
〔7〕“顯宗”句:公孫崇和呂安二人告訴我,說是足下打算要我來替代您自己的職務(wù)。顯宗,公孫崇字顯宗,譙國人,曾為尚書郎。阿都,呂安字仲悌,小字阿都,東平人,與嵇康為至交。
〔8〕不行:沒有實行。
〔9〕“足下”句:知道您原來還是并不了解我。故,通“固”,原來。
〔10〕傍通:博通事理,這里指善于應(yīng)變。
〔11〕多可而少怪:多所認可而少疑怪。
〔12〕直性狹中:性格梗直而心地狹窄。
〔13〕堪:忍受。
〔14〕相知:相識。
〔15〕間:近來。遷:升官。
〔16〕惕然:憂懼的樣子。
〔17〕庖人:廚師。割:屠宰。
〔18〕尸祝:祭祀時讀祝辭的人。這兩句用“越俎代庖”成語?!肚f子·逍遙游》說:“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币庵讣缼煵粫铰毴プ鰪N師的工作。這里活用其意,是說恐怕山濤拉自己去作官,就好像廚師硬要尸祝代庖一樣。
〔19〕“手薦”二句:讓我手執(zhí)屠刀,也沾上一身膻腥氣。薦,舉。鸞刀,祭祀時割犧牲用的把上帶鈴的刀。漫,沾污。
〔20〕“吾昔”四句:從前我讀書時,見書上寫有一種既能兼善天下又是耿介孤直的人,那時我認為不存在,現(xiàn)在我才相信真有。并,指兼善天下。介,耿介孤直。
〔21〕“性有”二句:生性對有些事無法忍受,真是不能勉強。
〔22〕空語:空說。同知:大家都知道。達人:通達之人。
〔23〕無所不堪:沒有什么是他所不能忍受的。
〔24〕外不殊俗:外表與世俗無異。殊:異,不同。俗:世俗。
〔25〕內(nèi)不失正:內(nèi)心不失去正道。
〔26〕“與一世”二句:與世浮沉而不生悔恨之心?;诹?,悔恨。
〔27〕老子:即老聃,春秋時楚人,為周柱下史、守藏史,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莊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曾任漆園吏。
〔28〕柳下惠:姓展名禽,春秋時魯國人,居柳下,死后謚惠,故稱柳下惠。東方朔:字曼倩,漢武帝時人,曾為侍郎。
〔29〕安乎:安于。
〔30〕短之:輕視他們。
〔31〕仲尼:孔子的字。兼愛:博愛,孔子曰:“泛愛眾?!?br>
〔32〕不羞執(zhí)鞭:《論語·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意思是說如有合乎道義的富貴可求,即使要我去趕車,我也肯干。
〔33〕子文:春秋時楚人,曾三度任令尹(楚官名,相當(dāng)于相),史稱令尹子文。無欲:不想做。
〔34〕濟物:濟世。
〔35〕“所謂”二句:語出《孟子·盡心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說,這就是古人所說的,顯達時能兼善天下而始終不變其心,窮困時能獨善其身而自得無悶。
〔36〕君世:為君于世,即統(tǒng)治天下的意思。
〔37〕許由:堯時的隱士。相傳堯把天下讓給他,他不肯接受,就逃到箕山去隱居。巖棲:隱居山林。
〔38〕子房:西漢張良的字。佐漢:輔佐劉邦建立漢朝。
〔39〕接輿:春秋時楚國隱士??鬃咏?jīng)楚國,接輿唱著歌走過孔子車旁,譏諷他不識時務(wù),勸他隱居。
〔40〕揆,法度,原則。
〔41〕仰瞻:抬頭而視,表示尊敬。
〔42〕遂其志:實現(xiàn)他們的心愿。遂,實現(xiàn)。
〔43〕百行:各種各樣的行為表現(xiàn)。
〔44〕殊途而同致:即“殊途同歸”的意思。
〔45〕“循性”二句:(君子)順著本性而行,各得其所。附,歸附。
〔46〕“故有”二句:《韓詩外傳》:“朝廷之士為祿,故入而不出;山林之士為名,故往而不返?!?br>
〔47〕延陵:春秋時吳國公子季札居延陵(今江蘇武進),人稱延陵季子。高子臧之風(fēng):以子臧的作風(fēng)為高。高:贊賞,用作動詞。子臧:曹國公子欣時,曹宣公死后,諸侯與曹人議立子臧為君,他拒不接受,逃往宋國。公元前559年,吳國要立季札為君,季札便引子臧為例,也不接受。
〔48〕長卿:西漢司馬相如的字。相如:戰(zhàn)國時趙人藺相如,因“完璧歸趙”之舉拜上大夫。司馬相如曾慕藺相如為人,改名相如。
〔49〕托:寄托。
〔50〕奪:改變。
〔51〕尚子平:東漢人,即向子平,名長。曾為縣功曹,后入山砍柴為生。臺孝威:名佟,東漢時隱士,隱居武安山,采藥為業(yè)。
〔52〕孤露:嵇康幼年喪父,體格瘦弱。露,瘦弱。
〔53〕母兄見驕:受到母親、哥哥的驕寵。作者《幽憤詩》說:“母兄鞠育,有慈無威?!奔础澳感忠婒湣敝狻?br>
〔54〕涉:接觸。
〔55〕復(fù):又。疏懶:懶散不受拘束。
〔56〕筋駑肉緩:筋骨遲鈍肌肉松弛。
〔57〕不能:不肯。沐:洗頭。
〔58〕胞:原指胎衣,這里指膀胱。略轉(zhuǎn):指尿在膀胱中發(fā)脹轉(zhuǎn)動。
〔59〕縱逸來久:放縱已久。
〔60〕“簡與禮”二句:舉止隨便與禮法相背,性情疏懶與處事怠慢相輔相成。簡,簡略。慢,疏慢。
〔61〕儕類:同輩朋友。見寬:被寬容。
〔62〕攻:責(zé)備。
〔63〕莊、老:指《莊子》和《老子》兩書。
〔64〕重增其放:愈加放浪。
〔65〕榮進之心:仕進求榮的進取心。頹:衰退。
〔66〕“任實”句:任性放縱的情意越發(fā)加深。任實,任本性行事。篤,厚,深。
〔67〕“此猶”三句:這好像鹿從小捉來馴育,那就會服從主人的管教和約
束。
〔68〕“長而見羈”六句:如果長大了才束縛它,那它一定會瘋狂四顧,掙脫韁繩,甚至赴湯蹈火也不顧,即使套上金籠頭,喂它精美的飼料,它反而更想念其所喜愛的豐草茂林。見,被。羈,束縛。狂顧,瘋狂地四處張望。頓,毀壞,掙斷。纓,韁繩。金鑣(biao),金制的籠頭。饗(xiang),用酒食款待。逾,同“愈”,更加。
〔69〕阮嗣宗:即阮籍??诓徽撊诉^:不說別人的過失。
〔70〕吾每師之:我常常想學(xué)習(xí)他這一長處。
〔71〕“至性過人”三句:天性純厚超過一般人,無傷害外物之心,只是喝酒過度一些。過差,過度。
〔72〕繩:糾彈,指責(zé)。
〔73〕疾:恨。
〔74〕賴:依靠。大將軍:指司馬昭。據(jù)孫盛《晉陽秋》記載:禮法之士何曾在司馬昭面前攻擊阮籍任性放蕩,應(yīng)把他流放到邊地,司馬昭沒有聽。
〔75〕資:才資。
〔76〕慢弛之闕:傲慢、散懶的毛病。闕:同“缺”。
〔77〕闇(an):同“暗”,不明。機宜:機變權(quán)宜。
〔78〕萬石:西漢石奮歷事高祖、文帝、景帝,以謹慎著稱。他和四個兒子皆官至二千石,合為萬石,景帝稱石奮為萬石君。
〔79〕好盡:喜歡直言盡情,不知忌諱。累:缺點。
〔80〕久與事接:長久與人事相接。
〔81〕疵釁:過失,事端。興:產(chǎn)生。
〔82〕“雖欲”二句:雖然想避免災(zāi)禍,又怎么能夠呢?
〔83〕人倫: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禮:指封建社會中的道德規(guī)范。
〔84〕自惟至熟:自己思考得很精詳了。惟:思,想。
〔85〕臥喜晚起:喜歡睡懶覺。
〔86〕當(dāng)關(guān):守門人。不置:同“不止”,不停。
〔87〕“抱琴”五句:第二件不能忍受的事,是我喜歡抱著琴漫行低吟,在野地里射鳥、釣魚,但做官后便有吏卒守著,不能隨意行動。
〔88〕危坐:端坐。
〔89〕痹(bi)不得搖:麻木而不能動彈。
〔90〕性:身體。
〔91〕把搔無已:用手搔癢不停。
〔92〕章服:繡花紋的官服。
〔93〕素不便書:向來不善寫字。
〔94〕堆案盈機:公文堆滿桌子。機:同“幾”,桌案。
〔95〕酬答:應(yīng)酬致答。
〔96〕犯教傷義:觸犯禮教。
〔97〕“欲自”二句:想勉強去做,又不能持久。
〔98〕人道:人情世故。
〔99〕“已為”句:已經(jīng)被不肯諒解的人們所怨恨?!?00〕“至欲”句:甚至還有借此對我中傷的人。
〔101〕“雖瞿然”二句:我雖然惶惶然責(zé)備自己,但本性卻終究不能改變。瞿然:驚懼的樣子?;焊淖儭?br>
〔102〕降心順?biāo)祝阂种谱约阂皂槒氖浪住?br>
〔103〕詭故不情:違背本性而不合我的真情。
〔104〕無咎無譽:既沒有錯誤,也沒有贊譽。
〔105〕鳴聲聒(guo)耳:聲音喧鬧噪耳。
〔106〕囂塵臭處:塵土飛揚,穢臭不堪的地方。
〔107〕“千變”兩句:各種各樣的花招伎倆,全展現(xiàn)在眼前。
〔108〕鞅(yang)掌:忙碌。
〔109〕機務(wù):官府政務(wù)。
〔110〕世故:指世俗人情。繁其慮:費精神去考慮。
〔111〕非:非難,非議。湯:商湯。武:周武王。周:周公。孔:孔子。
〔112〕不止:指不停止議論(湯武周孔)。
〔113〕顯:顯示,顯明。
〔114〕世教:正統(tǒng)禮教。
〔115〕剛腸疾惡:秉性剛直,憎恨丑惡。
〔116〕輕肆直言:輕率放肆,直言不諱。
〔117〕促中小心:心胸狹窄。促,狹窄。中,同“衷”,內(nèi)心。
〔118〕外難:外來的災(zāi)禍。
〔119〕寧:怎能。
〔120〕餌:服食。術(shù)、黃精:都是藥名。道土以為吃這些可以長壽。
〔121〕一行:一經(jīng)。
〔122〕相知:相互了解。
〔123〕識:認識。天性:天生的本性。
〔124〕濟:幫助;成全。
〔125〕“禹不偪”二句:禹不逼伯成子高出來做官,是為了成全他的節(jié)操。禹,夏禹。偪,同“逼”。伯成子高,傳說中堯舜時的諸侯,禹時歸隱躬耕,禹問他歸隱的原因,他說禹違背了堯治天下的大道,后世之亂自此開始。禹未強迫其出仕。
〔126〕“仲尼”二句:據(jù)《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出門遇雨,沒有雨傘。門人說卜商有傘,孔子說:卜商為人吝嗇,家財很少。我聽說和人相交,應(yīng)該推重別人的長處,而避開他的短處,這樣交情才能長久。仲尼,孔子字。假,借。蓋,雨傘。子夏,卜商的字,孔子弟子。
〔127〕元直:徐庶,字元直。原與諸葛亮同事劉備,后其母為曹操所獲,不得已而歸曹操,諸葛亮未加阻留。
〔128〕華子魚:華歆字子魚。幼安:管寧字幼安。兩人是同學(xué)好友。后華歆事魏,薦舉管寧。管寧不肯做官,舉家浮海而去,華歆也不強留。
〔129〕“此可謂”二句:這才可以說是友誼自始至終,是真正相知的人。
〔130〕輪:車輪。此句“必”一本為“者”。
〔131〕桷(jue):方椽。
〔132〕枉:曲,改變。天才:天然本性。
〔133〕四民:士、農(nóng)、工、商。
〔134〕通:通徹,洞悉。
〔135〕度內(nèi):識度之內(nèi)。
〔136〕章甫:殷朝的禮冠。
〔137〕越人:古代越地(今浙、閩一帶)人。他們“斷發(fā)文身”,不戴帽子。文冕:有文采的漂亮的帽子
〔138〕“己嗜”二句:自己嗜好腐臭發(fā)爛的東西,于是他拿死鼠去喂養(yǎng)高潔的鴛雛。《莊子·秋水》:“南方有鳥,其名為鴛雛……非梧桐不止,非練(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币陨纤木涠际怯帽扔髡f明,不要因為自己喜歡做官,也勉強別人來做官。
〔139〕頃:近來。養(yǎng)生之術(shù):保養(yǎng)身體以延年益壽的方法。
〔140〕方:正。外:疏遠,排斥。
〔141〕去:摒除,丟棄。滋味:美味。
〔142〕寂寞:淡泊無思慮。
〔143〕無為:一切順應(yīng)自然。
〔144〕九患:即上述七不堪二不可。
〔145〕不顧:不屑一顧。
〔146〕自試:自己設(shè)想、考慮。
〔147〕卜:估量。審:審定。
〔148〕“若道盡”句:如果我無路可走,也就算了。
〔149〕“足下”二句:您不要做冤屈我的事,使我陷于死地。轉(zhuǎn)于溝壑,指置于死地。
〔150〕“吾新失”句:言自己近來死了母親、哥哥。
〔151〕悢(liang)悢:惆悵。
〔152〕如何可言:有什么好說呢。
〔153〕守陋巷:意即過貧困的生活。陋巷,狹隘破陋的里巷。
〔154〕敘離闊:敘談離別之情。
〔155〕陳說平生:談?wù)撏隆?br>
〔156〕嬲(niao):糾纏。置:放。
〔157〕為官得人:為官家拉人。
〔158〕時用:為世所用。
〔159〕舊:以前,原先。潦倒粗疏:頹放散漫不加檢束。
〔160〕不切事情:不近世事人情。
〔161〕自惟:自己思量。今日之賢能:指當(dāng)今在朝為官的人。
〔162〕獨能離之:唯有我能離棄它。
〔163〕“此最近之”二句:這話最接近我的志趣,可以說到做到。
〔164〕“然使”四句:如果是個才能高、度量大、無所不通的人,而又能不營求仕進,那才是可貴呢。長才廣度,高才大度。淹,淹博,貫通。營,營求。
〔165〕“若吾多病”五句:像我這樣多病多累,想遠離世事、保全自己,以度過有生之年,這是缺乏高才大度啊。豈能見了閹者而稱贊其貞節(jié)呢?乏,缺乏,欠缺。黃門,宦官。稱貞,稱贊其貞節(jié),宦官因有生理缺陷不能近婦人,但不是貞節(jié)。
〔166〕趣(cu):催促。王途:仕途。
〔167〕期:希望。致:招致。
〔168〕時為歡益:時時共得歡悅補益。
〔169〕重怨:深重的仇怨。
〔170〕野人:農(nóng)夫。炙背:太陽下曬背。芹子:水芹,一種水生野菜。
〔171〕至尊:帝王。
〔172〕區(qū)區(qū)之意:微小而誠懇的情意。
〔173〕疏:粗疏。以上四句用《列子·楊朱》故事:宋國有個貧困而孤陋寡聞的農(nóng)夫,曾在春天的陽光下曬背,覺得這是件樂事。于是告訴妻子說,我把這獻給君王,將有重賞。鄉(xiāng)里的人告訴他說,過去有人以為水芹味道真美,向富豪稱揚,結(jié)果遭到別人的嘲笑。你的想法就屬這種情況。
〔174〕“其意”三句:我的意思就是這樣,既是以此向您解釋,也是就此和你告別。
本文原本是一封書信,但卻又是一篇精彩絕倫的美文。它不僅是作者狂放不羈個性的真實寫照,更表明了作者拒不與司馬氏集團合作的政治立場。此外,他“于當(dāng)世人事頗不耐”(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題辭》)的態(tài)度,也張明了他自違忤世俗的價值觀。作者后來被殺顯然與這封書信有關(guān)。因此,從各個方面看,本文堪稱能了解那一段歷史的重要文獻。
本文顯著的特點是縱橫恣肆,奔放揮灑,敘事抒情不假粉飾,生動形象,犀利深刻,讀其文可想見其人。從文風(fēng)看,作者似乎竭力保持莊重、謙卑,但不動聲色中常突然出擊,巧用反語,或活用典故,或故意夸張,以形成和強化對比。作者感情強烈,字里行間深蘊慷慨之氣,所以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冷嘲熱諷,都是妙辭。這是嵇康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造。
上一篇:《丁西林·三塊錢國幣》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