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龔自珍·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賞析、鑒賞
欽差大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公既陛辭〔2〕,禮部主事仁和龔自珍則獻三種決定義〔3〕,三種旁義〔4〕,三種答難義〔5〕,一種歸墟義〔6〕。
中國自禹、箕子以來〔7〕,食貨并重〔8〕。 自明初開礦,四百馀載,未嘗增銀一厘,今銀盡明初銀也。 地中實,地上虛,〔9〕假使不漏于海〔10〕,人事火患〔11〕,歲歲約耗銀三四千兩,況漏于海如此乎。 此決定義,更無疑義。漢世五行家,以食妖、服妖占天下之變。〔12〕鴉片煙則食妖也。 其人病魂魄,逆晝夜,〔13〕其食者宜繯首誅!〔14〕販者、造者〔15〕,宜刎脰誅!〔16〕兵丁食宜刎脰誅!此決定義,更無疑義。誅之不可勝誅,不可不絕其源,〔17〕絕其源,則夷不逞〔18〕,奸民不逞。有二不逞,無武力何以勝也?公駐澳門〔19〕,距廣州城遠,夷也〔20〕。公以文臣孤入夷。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隨,此正皇上頒關(guān)防使節(jié)制水師意也〔21〕。此決定義,更無疑義。
食妖宜絕矣,宜并杜絕呢、羽毛之至,杜之則蠶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22〕蠶桑、木棉之利重則中國實。 又凡鐘表、玻璃、燕窩之屬,悅上都之少年〔23〕,而奪其所重者〔24〕,皆至不急之物也,宜皆杜之。此一旁義。宜勒限使夷人徙澳門,不許留一夷。留夷館一所〔25〕,為互市之棲止〔26〕。此又一旁義。火器宜講求〔27〕,京師火器營〔28〕,乾隆中攻金川用之〔29〕,不知施于海便否?廣州有巧工能造火器否?胡宗憲《圖編》〔30〕,有可約略仿用者否?宜下群吏議〔31〕。如帶廣州兵赴澳門,多帶巧匠,以便修整軍器。此又一旁義。
于是有儒生逆難者曰〔32〕:中國食急于貨,襲漢臣劉陶舊議論以相抵〔33〕。固也〔34〕,似也。抑我豈護惜貨〔35〕,而置食于不理也哉?此議施之于開礦之朝〔36〕,謂之切病〔37〕;施之于禁銀出海之朝,謂之不切病。食固第一,貨即第二,禹、箕子言如此矣。此一答難。于是有關(guān)吏逆難者曰〔38〕:不用呢、羽、鐘表、燕窩、玻璃〔39〕,稅將絀〔40〕。夫中國與夷人互市,大利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41〕宜正告之曰:行將關(guān)稅定額〔42〕,陸續(xù)請減,未必不蒙恩允〔43〕,國家斷斷不恃榷關(guān)所入〔44〕,矧所損細所益大〔45〕?此又一答難。乃有迂誕書生逆難者〔46〕,則不過曰為寬大而已〔47〕,曰必毋用兵而已〔48〕。告之曰:刑亂邦用重典〔49〕,周公之訓也。至于用兵,不比陸路之用兵,此驅(qū)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許其入,非與彼戰(zhàn)于海,戰(zhàn)于艅艎也〔50〕。伏波將軍則近水,非樓船將軍,非橫海將軍也。〔51〕況陸路可追;此無可追,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52〕,非有大兵陣之原野之事〔53〕,豈古人于陸路開邊釁之比也哉〔54〕?此又一答難。
以上三難,逆難者皆天下黠滑游說〔55〕,而貌為老成迂拙者也。粵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56〕,游客中有之〔57〕,商估中有之〔58〕,恐紳士中未必無之,宜殺一儆百。公此行此心,為若輩所動〔59〕,游移萬一,此千載之一時,事機一跌〔60〕,不敢言之矣!不敢言之矣!古奉使之詩曰〔61〕:“憂心悄悄,仆夫況瘁。〔62〕”悄悄者何也?慮嘗試也〔63〕,慮窺伺也〔64〕,慮泄言也。仆夫左右親近之人,皆大敵也,仆夫且憂形于色,而有況瘁之容,無飛揚之意,則善于奉使之至也。閣下其繹此詩〔65〕!何為一歸墟義也?曰:我與公約,期公以兩期期年〔66〕,使中國十八行省銀價平〔67〕,物力實,人心定,而后歸報我皇上。《書》曰:“若射之有志〔68〕。”我之言,公之鵠矣〔69〕
〔1〕本文是作者為了堅定林則徐的禁煙決心、為其壯行而寫的贈序。欽差大臣,是由皇帝授予特權(quán)出京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林公,對林則徐的尊稱。林則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代愛國政治家,禁煙派的領(lǐng)袖。序,古代贈序體文章的名稱,以示臨別贈言。(龔自珍生平,見清詩部分。)
〔2〕兵部尚書:舊時中央行政機構(gòu)設(shè)六部,兵部主管軍事,其最高長官為兵部尚書。都察院:清代最高監(jiān)察機關(guān),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長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專作總督巡撫的加銜。 林則徐以湖廣總督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故有右都御史的加銜,為了節(jié)制廣東水師,又加兵部尚書銜。陛辭:指臣子出都前向皇帝辭別。
〔3〕禮部主事:作者當時的官銜。禮部是主管典章制度、禮儀和學校、貢舉等事的中央政權(quán)六部之一,主事是六部各司里的低級官員。 作者當時是禮部主客司主事。仁和:今杭州市,是作者的籍貫。決定義:指不可動搖的原則性意見。
〔4〕旁義:附帶的參考意見。
〔5〕答難義:駁斥詰難者的意見。
〔6〕歸墟義:歸納、總結(jié)的意見。 歸墟,原指大海最深處,后比喻事物歸結(jié)之處。
〔7〕禹:夏代的第一個君主。箕子:商代紂王的叔父,官太師,封于箕,稱箕子。 他曾向周武王贊美大禹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8〕食:糧食。 這里指農(nóng)業(yè)。 貨:財貨。 這里指工商業(yè)。
〔9〕“地中實”二句:意謂地下銀礦雖很豐富,但社會上流通的白銀卻很少。
〔10〕漏于海:流到海外。 指由于鴉片輸入而出現(xiàn)的白銀外流。
〔11〕人事火患:指白銀在流通過程中和熔鑄時的損耗。
〔12〕“漢世”二句:先秦時,五行家是一個帶有樸素唯物因素的學派,用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相生相克的理論來解釋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 到了漢代,五行家用人們飲食、服飾的怪異現(xiàn)象作為占人事吉兇、社會變化的根據(jù),完全變成了神學迷信和唯心說教。 妖,指怪異現(xiàn)象。
〔13〕“其人病魂魄”二句:精神萎靡,日夜顛倒。 意即失去常態(tài)。
〔14〕宜繯(huan)首誅:應以絞型處死。 繯,絞索。
〔15〕造者:指熬制鴉片的人。
〔16〕刎脰(dou),即斬首。 脰,頸項。
〔17〕“誅之”二句:意為光靠殺是殺不完的,必須杜絕鴉片的進口。 勝(sheng),盡。不可不絕其源,一作“不可絕其源”,今據(jù)鄭文焯校本改。
〔18〕不逞:欲望未能滿足。這里指壞人心懷不滿而想作亂。
〔19〕澳門:在廣東珠江口西側(cè),原屬香山縣(今中山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借口曝曬水漬貨物,強行上岸居住。鴉片戰(zhàn)爭前,又成了英國侵略者囤積、偷賣鴉片的地方。鴉片戰(zhàn)爭后,葡萄牙殖民者乘機強占。
〔20〕夷(bi),指外國人的勢力范圍。,通“篳”,籬笆。林則徐此去駐廣州,龔自珍作序時以為林要駐澳門,故有此說。
〔21〕頒:頒發(fā),授與。關(guān)防:官印的一種,長方形,一般是頒給有特殊任務的臨時命官使用的。使:命令。節(jié)制:指揮,管轄。這正是皇上任命您為欽差大臣并授權(quán)指揮水師的意圖所在。
〔22〕“宜并杜絕”三句:應該一并杜絕呢絨、羽紗等物進口,杜絕了這些東西,中國養(yǎng)蠶植棉事業(yè)的利益就會增多。
〔23〕上都之少年:指京城的公子哥兒。
〔24〕所重者:看重的,這里指白銀。
〔25〕夷館:外國人在中國聚居的公寓。
〔26〕互市:互相通商貿(mào)易。棲止:指暫時居住的地方。
〔27〕火器:指槍炮。講求:講究。
〔28〕火器營:用槍炮裝備的禁衛(wèi)軍。
〔29〕金川:在今四川小金縣附近。乾隆年間曾調(diào)京師火器營鎮(zhèn)壓那里的少數(shù)民族起義。
〔30〕胡宗憲:明嘉靖進士,曾任浙江巡按御史等職,多次抗擊過倭寇入侵,編有《籌海圖編》十三卷,《圖編》即其簡稱。
〔31〕宜下群吏議:應該下交給有關(guān)官吏商量討論。
〔32〕逆難(nan):反對而責難。逆,反對。
〔33〕襲:因襲。劉陶:東漢桓帝時諫議大夫,曾上書反對鑄大錢,認為“當今之憂,不在于貨,在乎民饑……故食為至急也。”
〔34〕固也:是啊。
〔35〕抑:轉(zhuǎn)折連詞,“但是”的意思。
〔36〕開礦之朝:指開采銀礦的明朝。
〔37〕切病:切中弊病。
〔38〕關(guān)吏,指海關(guān)官員。
〔39〕不用:不進口。
〔40〕絀(chu):指減少。
〔41〕“大利”二句:獲利大的在于進口米,其余的收益都是次要的。 末,次要的。
〔42〕行將:即將。
〔43〕恩允:指得到皇上批準。
〔44〕榷(que)關(guān):指關(guān)稅。
〔45〕矧(shen),何況。
〔46〕迂誕書生:迂腐荒誕的書生。
〔47〕寬大:指對吸食、販賣鴉片的人要寬大處理。
〔48〕毋用兵:指對外國侵略者不要動用武力。
〔49〕刑:治理。
〔50〕艅艎(yu huang):一種大型的戰(zhàn)船。
〔51〕“伏波將軍”三句:漢武帝曾封路博德為伏波將軍,封楊仆為樓船將軍,后又封韓說為橫海將軍。 這里伏波將軍借喻林則徐,意思是說,林則徐奉命節(jié)制廣東水師,只是近海用兵,驅(qū)而不剿,不是像楊仆、韓說那樣大規(guī)模的跨海出征。
〔52〕正典刑:正法。
〔53〕陣(chen):通“陳”,部署。
〔54〕邊釁(xin):邊境爭端。
〔55〕黠(xia)猾:狡猾奸詐。
〔56〕慕客:指舊時文、武大官聘用的謀士一類人物。
〔57〕游客:指無固定職位,四處游說牟利的政客。
〔58〕商估:商賈,商人。
〔59〕若輩:那些人。 指上述破壞禁煙的人。
〔60〕事機:成就事業(yè)的機會。 跌:錯過。
〔61〕奉使之詩:指《詩經(jīng)·小雅·出車》。 奉使,奉命出使。 (使臣重任在身。)
〔62〕“憂心”二句:意謂憂心忡忡,連仆人也為之露出憔悴的面容。
〔63〕嘗試:試探虛實。
〔64〕窺伺:窺測動靜。
〔65〕閣下:對人的尊稱,這里指林則徐。繹:尋究事理,這里是領(lǐng)會的意思。
〔66〕“期公”句:第一個“期”為動詞,期望。第二個“期”(ji),周年。第三個“期”,限期。意為希望您以兩周年為期限。
〔67〕十八行省:清王朝將全國行政區(qū)劃分為十八個行省。
〔68〕“若射”句:見《尚書·盤庚》,意為(辦事)要像射箭那樣有個目標。志,射箭瞄準的目標。
〔69〕鵠(gu):箭靶的中心。
清朝道光年間,鴉片輸入,嚴重毒害了中國人民,造成大量白銀外流。全國人民群情激憤,堅決要求禁煙。道光十八年,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上書痛陳鴉片之害。道光帝由此感到鴉片的嚴重威脅,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龔自珍為了堅定林則徐的禁煙決心,寫了這篇贈序為他送行。
文章開門見山提出三點決定義和三點旁義,把禁煙的重大目的、意義,需要采取的果斷措施,如何嚴密防范的辦法,以及有關(guān)國計民生的長遠打算,都大致考慮到了,既明確中肯,又堅決周密。接著又提了三點答難義,有理有力,無可辯駁地指斥了投降派的種種謬論,并要求林則徐對散布謬論的黠滑游說者采取殺一儆百的嚴厲措施,以此來堅定林則徐的決心。最后引用《詩經(jīng)》提醒林則徐,對仆夫左右親近的人也要提高警惕,以期順利完成重大使命。所有以上意見,充分表現(xiàn)了龔自珍在禁煙問題上的卓識膽略以及關(guān)懷國計民生的決心和熱情。無怪林則徐讀了此序不禁由衷感嘆:“非謀識宏遠者不能言,非關(guān)注深切者不敢言也。”
文章觀點鮮明,結(jié)構(gòu)嚴密,語言慷慨激昂,充分體現(xiàn)了龔自珍的愛國主義精神。
上一篇:《四、小說·世說新語·過江諸人言語門》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漢代文學·揚雄·都酒賦》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