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山茶》詠山茶花詩鑒賞
楊萬里
樹子團團映碧岑,初看喚作木樨林。
誰將金粟銀絲膾, 簇饤朱紅菜碗心。
春早橫遭桃李妒,歲寒不受雪霜侵。
題詩畢竟輸坡老,葉厚有棱花色深。
楊萬里所寫《山茶》詩,從它明快而多彩的筆調里,飄逸出詩人欣快明朗的情趣,展示一種以花為友、借花自況的心志。
詩的首句,從山茶樹形的勾勒起筆,并刻畫了山茶花形的特色。
“樹子團團映碧岑,初看喚作木樨林?!?岑cen,小而高的山)。那青翠可愛的山茶樹,團團布滿山岡,與傍近綠茵茵的小山相互映襯。乍一看去,竟錯把它當作桂花林呢(木樨,桂花的別稱)。這是一個遠鏡頭的視覺形象,詩人從總體上把握了山茶樹的粗獷輪廓。接著,他又馬上把“焦距縮短”,投視點移向了山茶樹上面。“誰將金粟銀絲膾,簇饤朱紅菜碗心”,“膾”,細切;“饤”,音定,食物堆于器皿中。這一句,將外瓣殷紅,內蕊金黃,大如碗碟的山茶花,十分逼真地用精美的菜肴餐具比喻出來,恰似切得精細的黃色桂花絲條,堆放在朱紅菜碗的碗心。似乎人們可以透過習習清風,嗅到菜肴的香氣。請看,這朱紅的“菜碗”,“金粟銀絲”的“碗心”,配上外圍茶樹和“碧岑”,這是多么美麗的色彩組合啊!作者運用以遠及近的大跳動筆法,不僅造成強度極大的色彩效應,而且也形成宏觀與微觀之間的反差。從而呈現出互相扶襯的藝術效果。
此外,“誰將”一句略帶俏皮的反詰,它給詩意添進特有的文學功效。那么是“誰將”山茶花栽制如此妥貼呢? 人們都明白,它不是人工的力量,而是天造地設,是大自然的匠心。仿佛詩人在把孩子一般的“童心”融進大自然當中,顯得那樣活潑稚氣,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量。
詩人在彩繪山茶花的外觀之后,又轉而去揭示它的內在氣質。抓住山茶的生態特征,從“春早”到“歲寒”,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里,或遭桃李妒忌,或受霜雪侵凌,但都不曾改變它絲毫的色濃香重的秉性。山茶可謂堅貞勁節,可謂高尚純潔,為此,引起詩人賦詩贊美的欲望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在蘇東坡之后寫詩卻自愧弗如,惟恐寫不出好詩,糟踏了山茶的高雅,則貽笑天下。產生這樣的擔心也是酣暢的。在這里,楊萬里巧妙地運用了跌宕的一筆,轉而排出“葉厚”、“有棱”、“花色深”三個短樸的詞句。“葉厚”,指山茶樹葉革質肥厚,呈卵型;“有棱”,指山茶籽果有純棱;“花色深”,指山茶花色殷如血。那么,楊萬里為什么選擇了這樣三個詞句去概括山茶的形貌和特征呢?你看,“葉厚”可以不顧“桃李妒”、不避“雪霜侵”;“有棱”才會免遭禽畜采啄;“花色深”能夠添情彩于人間,增繁榮給世界。其實,詩人給山茶畫的這幅“像”,不過是他的自畫像而已。他生逢亂世,壯心不已,卻受奸佞猜忌。他所喜愛的山茶的品性,也正是自己處世的信承。于是,他以最為平俗卻生動的語言,譜出最為強勁的音符,當作心府粗獷的吶喊。
上一篇:陸游《山茶一樹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詠山茶花詩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浣溪沙與客賞山茶,一朵忽墜地,戲作?!吩伾讲杌ㄔ娰p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