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詠桃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艷麗嬌美的桃花自古就贏得人們青睞,以至由此引發出美好事物不必自我宣揚,終歸會為人所激賞這一社會生活中常見的準則。桃,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春季開花多為粉紅色,品種繁多,從《詩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開始,歷代詠桃花詩篇頗多贊美之辭。“綴條深淺色,點露共一香。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唐 ·李世民)“一叢桃花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杜甫)“爭開不待葉,密綴欲無條?!?蘇軾)特別是詩人將桃花比作佳人更是屢見不鮮。唐代崔護《題都城南慶》“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仍舊笑春風”。人面桃花,詠物詠人,二者合一。自此而后人面桃花佳話流傳。至于《天寶遺事》中所載唐明皇、楊貴妃于禁苑中植千株桃樹,花盛開時,明皇摘桃花插貴妃頭上,稱此花最能助嬌態,又為桃花增添了一段風流韻事。桃花在詩人筆下多是嬌艷多姿,風華正茂的青春少女形象,令多少人流連忘情,淺斟低唱。而且由于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繪的那一美好的理想世界,桃花夾岸所在也正是人們追求的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許多詠桃之作借此寄托了詩人們的政治理想。
當然,美的桃花,青春的象征,理想的所在都是相對而言,也有詩人對此頗有微詞,李白就說桃花“偶蒙東風榮,生此艷陽質”遠不及松柏高潔四時獨立,顯然有憤世之情,至于將桃花斥為輕薄,雖有別具一格之新,終也難免有偏頗之憾。好在桃紅灼灼、融融春光,燦燦美色,亦花亦實,自有定論。
上一篇:《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玉簪花》詠玉簪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