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浪陶沙杏花》詠杏花詩鑒賞
趙師俠
絳萼襯輕紅。綴簇玲瓏。天桃繁李一時同。獨向枝頭春意鬧,嬌倚東風(fēng)。飛片入簾櫳。粉淡香濃。鳳簫聲斷月明中,只恐明朝風(fēng)雨惡,燕嘴泥融。
在千萬種花卉中,杏花算不上十分美麗,然而它開得早,分布極廣,無論是庭前園后,還是山谷河邊,幾乎都能看見它的倩影,再加上鮮果上市較早,它就尤其能和人們的生活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也就格外能夠激發(fā)起人們的情致來。這首《浪陶沙·杏花》詞,可以說是對杏花的一曲詠嘆調(diào),它以優(yōu)美的詞句,寫出了杏花開放時節(jié)在人們心中激起的感情波瀾。
上闋的首句,詞人用醮滿顏料的彩筆,畫出了杏花以及剛剛生長出的葉子的顏色,“絳萼襯輕紅”,“絳”是一種深紅色,“絳萼”是環(huán)列在花朵外部的深紅色的葉狀薄片,“絳”又是一種草名,俗稱絳草。杏花的花瓣薄而且輕,初開時略呈淡紅色,因此說“絳萼”襯“輕紅”。唐代詩人吳融在《杏花》中曾寫過“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銷。”的詩句。“綴簇玲瓏”,是說杏樹的枝條連綴在一起,宛若一叢叢嫩綠的竹子,而一朵朵杏花裝點在枝條上,顯得那么晶瑩、明徹,活畫出一幅花團(tuán)錦簇的美麗圖畫。正如宋代詩人王禹偁在《杏花》詩中寫的那樣:“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團(tuán)。”“夭桃繁李一時間”中的“夭”是草木繁盛的樣子,“夭桃繁李”原為“夭桃秾李”,說的是艷麗爭春的桃李,此時此刻正和杏花一樣,用它的身姿芳容點染著大自然的景色。盡管與“夭桃繁李”“一時同”開,然而唯獨杏花在春風(fēng)里搖曳的樣子,更能顯示它俏麗爭春的特點。“獨向枝頭春意鬧”一句乃是化用同代詞人宋祁《玉樓春》里的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嬌倚東風(fēng)”,是說杏花在春風(fēng)的吹拂中嬌弱無力的模樣。
詞的下闋由寫花轉(zhuǎn)入寫人,抒發(fā)人的思想感情。“飛片入簾櫳”中的“飛片”,是指杏花的花瓣在風(fēng)中飄舞,“入簾櫳”,杏花的花瓣被風(fēng)刮進(jìn)了窗欞上懸掛的卷簾里。夜風(fēng)的吹拂,杏花的凋落,不禁給在房屋的人帶來一種凄清悲涼的感覺。“粉淡香濃”,明里指的是花朵凋落,顏色變得清淡,但卻依然散發(fā)著迷人的香氣;暗地里卻隱喻在室內(nèi)居住的女主人已經(jīng)卸下了自己的濃妝。可以想象,這女主人或許是一位盼望夫君早日歸來的少婦,或許是一個睹物傷情的待嫁少女。“鳳簫聲斷明月中”,“鳳簫”又稱為鳳凰簫、排簫,是用細(xì)竹子制成的吹奏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是幽怨悲切的,尤其是在寂靜的夜晚,其聲調(diào)是那樣哀婉綿長,它最能表達(dá)親朋好友,父兄妻子之間的離愁別緒。正因為杏花的飛片沖進(jìn)了“簾櫳”,才打斷了在月下吹奏著的鳳簫聲。萬籟俱寂更增添了悲涼的氣氛。“只恐明朝風(fēng)雨惡”,只是唯恐明日刮起大風(fēng),下起大雨,使落花紛紛墜在泥土之中,或者變成“燕嘴泥融”,燕在作巢時,用嘴銜的泥土。此處是詩中所提到的女主人,對被風(fēng)雨吹落的杏花所抒發(fā)出來的一種惋惜、慨嘆的思想感情,同時又反映了詞中的女主人公對自己的生活境遇以及所走過的坎坷的生活道路所發(fā)出的嘆息。
上一篇:趙佶《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詠杏花詩賞析
下一篇:元稹《杏花》詠杏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