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梅花》詠梅花詩鑒賞
韓偓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艷陽。
龍笛遠吹胡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
風雖強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應笑暫時桃李樹,盜天和氣作年芳。
詠梅詩詞中,多有托物言志的優秀作品。人們借吟詠梅的貞姿勁質、雪魄冰魂以陶情勵操,表達自己的高潔和忠貞。本詩作者韓偓是一個為人正直、有氣節操守的人。他生活在動亂的唐代末年,曾甚得唐昭宗的信任,幾欲拜相,后因不肯依附權臣朱溫而遭貶逐。這首詩當作在遭貶之后。在這首詩中,詩人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將詠物和抒情融為一體,意象鮮明,寓意雋永。
開頭即不同凡響:“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艷陽。”梅花有了主觀意志,它不愿依附于明媚的春光,卻自己選擇寒冬開放。這里的梅花、春光、深冬、艷陽顯然被賦予了象征意義。中國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內心深處始終擺脫不了不愿人身依附和不得不依附這一對矛盾。聯系詩人的經歷,我們可以認為,詩人在這里通過詠贊梅花表達了其追求獨立人格的意愿。
頷聯兩句乍一看似乎離題了。“龍笛遠吹胡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龍笛,笛名,笛聲似水中龍鳴。胡,古稱北方少數民族。燕釵,燕形之釵。在唐詩中,“漢宮”與“胡地”相對出現時,必指王昭君事無疑。如僧皎然《王昭君詩》云:“黃金不買漢宮貌,青冢空埋胡地魂。”不同的是,一般詠王昭君詩總充滿了悲劇氣氛,而本詩卻毫無悲戚之感。這里王昭君也是不愿“傍春光”而志愿出塞的。如從單純詠物的角度。這里也可以理解為對梅花的一種擬人化描寫:出句指風吹梅枝聲,對句指花枝如燕釵形。因此從形、神兩個方面看,這兩句都緊扣了詩題。
頸聯贊美了梅花的耐寒和多情。凜冽的寒風雖然強暴,紛飛的大雪也想侵犯欺凌,卻只能給梅花增添香氣和情思。梅與風雪素有不解之緣,大概沒有詠梅詩詞不寫到風雪的,正是那雪虐風饕、百花凋零之時,方顯出梅花的堅韌耐寒、孤標獨樹的高格。
尾聯筆鋒一轉,“應笑暫時桃李樹,盜天和氣作年芳。”妖桃艷李,不耐風寒,零落早衰,只能竊取和煦的暖氣稱艷于春天。因此,梅花對它投之輕蔑的一笑。其實,草木本是無情物,好惡妍媸系于人,歷代贊美桃李的詩詞也不少。不過在這里,詩人以桃李與梅相對,實際上象征了兩種不同的人格。贊美梅花,貶斥桃李,其實質是表達了詩人對高潔情懷和堅貞操守的贊美和對奴顏婢膝、品質卑劣者的貶斥。
上一篇:鄭谷《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韓偓《湖南梅花一冬再發偶題于花援》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