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岸梅》詠梅花詩鑒賞
崔櫓
含情含怨一枝枝,斜壓漁家短短籬。
惹袖尚余香半日,向人如訴雨多時。
初開偏稱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
行客見來無去意,解帆煙浦為題詩。
本詩寫梅,有別于其它詠梅之作,自有特色。作者揚帆水上,遙見岸上的梅花枝枝盛開,含情含怨,于是欣然前往觀賞。前兩句寫岸梅的情態和處所。起筆不凡,使人感到岸梅有情又有意,可愛又可憐。“短短籬”,襯托出漁家小小的院落已盛不下花滿枝頭的茂梅了。遠看,枝枝朵朵的梅花斜壓著漁家短短的籬墻,在爭芳斗艷;近看,梅花好象帶著雨滴,含情又含怨,如同向水上行人、舟中羈旅傾吐多雨時的遭遇一樣。一枝枝蘊含情怨的岸梅,有如佳人佇立岸畔,望帆去棹歸,嘆悲歡離合,真切動人。而“惹袖尚余香半日”一句,作者用夸張的寫法贊美梅香。“惹”字實為傳神之筆。或有意輕輕攀賞,或無意襟袖牽掛枝條,只要一接觸梅花,梅就把特有的馨香給予你。其香不是稍縱即逝,而是半天都感到香氣在身。這是寫其香的久遠。接著,作者用“初開”“未落”兩個較為工整的對偶句寫梅花為人們所推崇。由于梅花在百花凋謝之后獨放異彩,人們常以其形作“雕梁畫”,一個“偏”字說明梅花異乎尋常之花,而獨得畫工青睞。花未落先愁的則是那玉笛橫吹的曲調。“玉笛”,自晉人桓伊作笛曲之后,有人將它改為“梅花三弄”。這樣一來,“梅花三弄”不僅可以笛吹,而且還可以琴彈琵琶奏了。這個曲子既抒發了梅花傲霜斗雪的精神,又表達了落梅的愁思。一個“先”字,寫出梅花未落之時已有玉笛為其吹奏出哀怨之音。這兩句寫出梅花從初開到飄落都為人們所注目。初開有畫工為之圖畫雕梁,飄落有玉笛為之吹奏。
結尾兩句寫人們對岸梅的眷念之情。作者用“行客見來無去意”寫出前來觀賞梅花的行客沒有離去之意。極寫梅的牽人行蹤、惹人情思以至水上行人停舟罷棹,卸帆駐桅,在水之濱專程為岸梅寫上一首詩以表敬意。
這首詩的突出藝術特點,是緊扣岸梅運筆,以擬人修辭手法,把岸梅人格化了。即比作佇立岸邊佳人,含情含怨,脈脈無言,給人以美好聯想。而“惹袖尚余香半日,向人如訴雨多時”一聯堪稱寫水邊之梅的佳句,因為它突出了“斜壓漁家短短籬”的岸梅的內在風韻,突出了她的含情含怨心理動態,因而令人回味不已。
上一篇:韋蟾《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庾信《梅花詩》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