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桂花》詠桂花詩鑒賞
倪瓚
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
靡靡風還落,菲菲夜未央。
玉繩低缺月,金鴨罷焚香。
忽起故園想,冷然歸夢長。
這是一首詠桂花的五言律詩。倪瓚無意仕途,工于詩畫,在江南一帶影響很大,當時人以家中有無倪瓚畫來判雅俗。他生于元末明初動亂之際,既不肯與元統治者合作,又不愿與張士誠等農民起義隊伍交往。他流連山水,觀賞竹石、清高孤傲。他的詩收在《倪云林先詩集》。他的這首詠桂花詩就流露了他的出世之想與思鄉之情。
詩的首聯“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寫桂花開放于秋節。晚色,是指一年之四季,秋季之花開,可以說是較春夏為晚,也可看作是一日之時的傍晚時分,含有二重意思。“簾影淡秋光”,是說秋光映照簾之上成影使之秋光顯得清淡。“簾影”一詞表明桂花所居的環境當是庭院附近。“靡靡風還落,菲菲夜未央。”則是寫在秋芳吹動下,桂花飄然而落,而香氣卻很盛。夜未央即夜深。《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孔穎達疏:“謂夜未至旦。”桂花風中紛紛落下,其香卻久久不散。其中意味耐人尋思。第三聯“玉繩低缺月,金鴨罷焚香。”是描寫時間推移的情景。玉繩,星之名。李白有詩曰:“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杜甫有詩曰“伏枕思瓊樹,臨軒對玉繩。”元稹詩曰“華表當蟾魄,高樓掛玉繩。”李商隱《寄令孤學士詩》曰:“曉飲豈知金掌過,夜吟應訝玉繩低。”陸游《步月至朝真觀》詩曰:“竹院沉沉聞漏永,玉繩耿耿看星移。”總之,“玉繩低缺月”是夜至明,尚未明時景象。也可將玉繩解作黎明天空中一線曙光。金鴨,當指香爐。戴叔倫詩說:“金鴨香銷欲斷魂,梨花春雨掩重門。”李賀《香神女廟》詩:“深幃金鴨泠,奩鏡幽鳳盡。”唐彥謙詩“鈿蟬新翅重,金鴨舊香焦。”徐鉉詩“香煙結霧籠金鴨,燭焰成花照杏果。”蘇軾詩“沉麝不燒金鴨泠,淡云籠月照梨花。”上述諸家詩句表明金鴨是佳人房幃中焚香之爐。倪瓚詩中所謂“金鴨罷焚香”是強調由夜至明,金鴨爐所燒之香也停了。結末一句“忽起故園想,冷然歸夢長。”則是作者見桂花,勾起無限鄉思,夢中返回故里。這里故園,就字面說當然是故鄉田園。泠(ling)清涼,冷然、輕妙樣子。倪瓚向往山林、忘情于自然。見此處桂花開放不由得想起故園之景,難免一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夢中泠然而歸。桂花在傳說中也并非塵世俗物。宋代大詩人楊萬里就曾說桂花“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此時此地的倪瓚,對身邊發生的世事一概不聞不問,他對開放的桂花的描繪,卻不能無動于衷。信筆寫來,娓娓動聽,用筆也很淡雅,就象他的畫風一樣,不用濃重的色調去渲染,而僅以簡潔筆觸去勾勒。有人贊美桂花傲然挺立于西風之中,說它彈壓西風,有的將桂花同其它花相比較,突出桂花的濃郁芳香。這些,倪瓚都不曾置過多過重詞語,即或觸及也僅限于點到為止,也不肯大肆張揚。“靡靡風還落,菲菲夜未央。”就是較為具體的刻劃了,似乎不想有什么特殊強調。只讓人去體味。但在整體意境上卻表現了一種灑脫淡雅之美,令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白樸《清平樂詠木樨花》詠桂花詩賞析
下一篇:方夔《木犀花》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