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犯賦水仙》詠水仙詩鑒賞
周密
楚江湄,湘娥乍見,無言灑清淚。淡然春意。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凌波路冷秋無際,香云隨步起。漫記得、漢宮仙掌,亭亭明月底。冰弦寫怨更多情,騷人恨,杠賦芳蘭幽芷。春思遠,誰嘆賞、國香風味。相將共、歲寒伴侶。小窗凈,沈煙薰翠袂。幽夢覺,涓涓清露,一枝燈影里。
水仙生長在蓄水的布滿鵝卵石的花盆中,根莖潔白如玉,莖葉嫩綠光艷,冬春之際著花,亭亭玉立,白中帶黃,淡雅無比,常作為歲首清供,為人們所珍愛。周密此詞,是賦水仙的名作,它不僅寫出了水仙脫俗之形,而且結合周密身受的宋元易代的衰亡之痛,表現出水仙清美哀怨之神,隨處可見到詞人的高潔風懷與憂國心情。
“楚江湄,湘娥乍見,無言灑清淚。”一盆幽潔的水仙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宛如在楚江岸江邊,猛然看到湘水的女神,脈脈無言,淚流滿面。這個發端,從虛處著筆,借用楚地傳說,渲染出水仙風神清美的形象,構成一個愁恨不盡、難與人言的深長意境,奠定了全篇的基調。接以“淡然春意”短句,總寫水仙神態,表現詞人的悵惘和失落感。這種愁恨悵惘,當是詞人在宋亡后的一種故國之思。詠物而有寄托,即形以見神,這正是這首詞的高明之處。
“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徒然地獨自憑靠著東風,美好的情思能寄給誰呢?那種孤獨無靠、知音難覓的無可奈何的悲嘆,躍然紙上聲聲可聞。“凌波路冷秋無際,香云隨步起。”水仙真象是一個仙女,她在水面上凌波微步,帶起片片香云。雖是初春季節,卻又是一路寒意,給人以蕭瑟無邊的秋感。
“漫記得、漢宮仙掌,亭亭明月底。”轉念間隨又想起,那水仙甚似長安漢宮中捧承露盤的金銅仙人,在漢亡后被魏明帝拆遷洛陽時的悲慘情景——那銅人在凄涼的月光下流著悲酸的亡國之淚。這就結束了詞的上片。
下片深一層詠物抒情。“冰弦寫怨更多情,騷人恨,枉賦芳蘭幽芷。”水仙還像湘靈鼓瑟,冰弦彈怨,包容著無盡的情思;在這當兒,騷人(詩人)也會有恨:過去白白吟成了那么多芳蘭幽芷的詩篇。這里寄寓著詞人深沉的憂國傷時的情緒。“春思遠,誰嘆賞、國香風味。”春思綿遠,風韻卓絕,又有誰來擊節嘆賞天仙國色天香的風味。人們常說蘭為國香,這里詞人推崇水仙為國香,而且慨嘆無人賞識,流露出詞人引水仙為知己的摯愛之情。“相將共、歲寒伴侶。”水仙與詞人,將相互共處,成為歲寒的良友。一般說松、竹、梅是歲寒三友,這里,詞人獨出新意,進一步贊頌了水仙的風姿。可以說,在詞人的身上有水仙的倩影,在水仙花叢中有詞人的魂魄。水仙乎? 詞人乎? 一而二,二而一,已高度融合在清香的氛圍中。“小窗凈,沈煙薰翠袂。”在明凈的小窗前,沉水香的青煙裊裊不斷縈繞著水仙的翠袖(比喻她新抽出的綠葉)。這就描繪出水仙獨特的氣韻和神態,令人難以忘懷。
“幽夢覺,涓涓清露,一枝燈影里。”詞人一覺從幽夢中醒來,依然看到一枝沾上點點清美的露珠的水仙花,兀自在燈影里搖曳。這一結語,刻畫了水仙的美好,含蘊不盡,給人無窮的回味。
周濟《宋四家詞選》評此詞為“一意盤旋,毫無渣滓”,是不錯的。通觀全詞,詠物中寓家國之痛,反復吟嘆,真是“一意盤旋”;至于語言的簡煉,境界的婉美,也就是“毫無渣滓”。這首詞的藝術成就,應該說是突出的。
上一篇:王沂孫《慶宮春水仙花》詠水仙詩賞析
下一篇:白樸《清平樂詠水仙》詠水仙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