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緋桃花》詠桃花詩鑒賞
李咸用
茫茫天意為誰留,深染天桃備勝游。
未醉已知醒后憶,欲開先為落時愁。
癡蛾亂撲燈難滅,躍鯉傍驚電不收。
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稱春色是悠悠。
唐人詠桃之詩很多,唐中宗時有一年春天在西苑桃花園還舉行過宴會專門來欣賞桃花。李嶠等一般文人各以桃花為題。賦七言絕句助興,不過多半是借桃花而歌功頌德的應制之作,好詩不多。李咸用這首詩在唐人眾多的詠桃之作中雖非上乘,但也有些特色,值得一讀。
詩一開頭,用筆比較新巧:“茫茫天意為誰留,深染夭桃備勝游。”天意茫茫,高深莫測,它會對誰留意呢?誰能得到上天的賜福呢?那夭艷的桃花特別幸運,茫茫蒼天居然留意于它,把它染成大紅色(緋即大紅、深紅)。好讓人們觀賞。這夭桃實在是太有運氣了,其他花卉不能比擬,“便是花中傾國容,牡丹露泣長門月”(《緋桃花歌》),沒有它這樣幸運。
接下去三、四兩句:“未醉已知醒后憶,欲開先為落時愁”。以自己的感受來襯托緋桃之美。不過詩人并不是平鋪直敘地寫自己如何為桃花所陶醉,而是退一步來描寫:說自己在“未醉”之時就已經知道“醉”后清醒之時即離開桃花之后會十分想念它、渴望再觀賞它;在桃花未開之時就已經在為它將來凋落發愁了。由此可見,這緋桃是多么美艷、多么惹人喜愛。詩人這退一步的寫法,在表達效果上實際是更進一步突出了桃花之美。雖然詩人還沒有一字寫及桃花如何美艷,但從詩人這特殊的感受中就可體會到了。
五、六兩句重在描寫緋桃之色,同時又進一步突現其美:“癡蛾亂撲燈難滅,躍鯉傍驚電不收。”詩人寫緋桃之色沒有直接從緋桃本身著筆,先是用“燈”來形容,“桃花灼灼有光輝”(《李嶠《桃花行》),人們又常稱桃花似火,所以詩人用燈火來形容緋桃之色是比較貼切的。為了進一步表現緋桃明艷美麗的特色。詩人又用“電”來形容它,并且又用“癡蛾亂撲”、“躍鯉傍驚”來從傍襯托:意思是那飛蛾不但為緋桃之香所迷,更為其“亮”色吸引,當作“燈光”亂撲不迭,水中的鯉魚也為它那灼灼之色而吃驚,以為是雷電之光。詩到此處,緋桃之明艷美麗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幾乎無以復加。
詩的最后兩句:“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稱春色是悠悠。”把緋桃與梨花進行比較,認為只有緋桃可稱春色、有資格代表春色。春天,桃梨皆迎風怒放,爭奇斗艷,不過梨花白而不鮮艷,一般人不大喜歡。白居易就說“白花冷淡無人愛”(《白牡丹》),它哪里能比得上灼灼紅桃鮮艷明麗呢?所以,那白而單調的梨花沒有資格來稱春色,可為什么很久以來人們也稱它為春之色呢?
這首詩的突出特點是寫法上著重從側面進行描寫和襯托。描寫緋桃之可愛,則以自己“未醉已知醒后憶,欲開先為落時愁”的情狀來暗示。寫緋桃之明麗則以“癡蛾亂撲”和“躍鯉傍驚”來襯托。從而充分表現出緋桃的美麗可愛。
上一篇:溫庭筠《敷水小桃盛開因作》詠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咸用《緋桃花歌》詠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