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己亥雜詩憶海棠》詠海棠詩鑒賞
不是南天無此花,北肥南瘦二分差。
愿移北地燕支社,來問江南油壁車。
公元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龔自珍被迫辭官出都,返回故鄉杭州,隨后去昆山整修羽陵山館,以作歸隱之地,旋即北上迎接眷屬,于南北往返途中,共作七絕315首,總題《己亥雜詩》。本詩為組詩的第二○六首。副題“憶海棠”,原為詩后自注。
在古今詩人中,龔自珍可謂最愛海棠的一個,尤其偏愛北京的海棠。《己亥雜詩》中,有兩首點明憶寫北京的海棠,除本詩外,還有第二○七首,其自注云“憶豐宜門外花之寺,董文恭公手植之海棠一首。”愛花之癡,竟至出人意表地依戀落花,在《西郊落花歌》中將落花寫得比繁花更具神采,并為之忽發奇想“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足見其對海棠的確傾倒備至。自然,龔氏也能生動地狀寫繁花滿枝的勝景,如“叱起海紅(海棠之別名)簾底月,四廂花影怒于潮。”(《夢中作四截句》之二);“女墻百雉亂紅酣”(《己亥雜詩》之二○八)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他還有詠寫海棠的詩、詞多首,不復贅述。
寫本詩時,龔自珍正在整修羽陵山館,為此四下訪求花木,平時喜愛的種種花卉,不夢一一浮上心頭。除“憶海棠”外,他還憶起北京的丁香、芍藥、鸞枝花等,詠后兩種花時,開頭均為“可惜南天無此花”,本詩開頭云“不是南天無此花”,正與之相綴而言。
全詩的立意并不難懂,大略是說:南方雖然不是沒有海棠,其飽滿程度卻比北方的海棠大約相差二成;我真想把北京的海棠移來,使其與江南的海棠作伴。“燕支”通“胭脂,”“燕支社”指海棠開花時,繁艷成陣;“油壁車”,一種車廂髹漆的車,多為婦女乘坐,這里喻指江南的海棠。
作者如此厚愛海棠,寓有滿腔身世感慨,他曾作“救花偈”,為自己救下兩株主人打算砍掉的海棠深覺欣慰:“因緣指點當如是,救得人間薄命花。”這實際是以花擬人,自嘆薄命。他還作有一首詞《減字木蘭花》,抒寫看到十年前藏于書中的海棠花瓣時引發的聯想:“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他之所以一反常人心態,格外依戀落花,也就不難理解了。但他畢竟是抱負宏遠的有志之士,號有感傷,并不氣餒,飽經磨難之后,仍于《己亥雜詩》第五首中豪邁地表示:“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海棠有這樣一位知己,實在足以自豪了。
上一篇:龔自珍《減字木蘭花詠海棠》詠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趙惇《海棠》詠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