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霓裳中序第一茉莉》詠茉莉花詩鑒賞
孫衣言
孀娥粲笑靨。笑說人間方逐熱。雙杵輕篩素屑。卻半簇銀花。半簇銀葉。疏簾對月。更覓甚、珠宮貝闕。星河迥、團團秋影。與我共幽絕。愁絕。漢皋新別。料粉淚、半銷香篋。深宵涼侵簟茀。 縱夢里相尋。 難倩雙蝶。 一杯澆艷骨。 肯涴卻、 清襟似雪。羅紈畔、秋風微度。此意向誰說。
這是一首詠茉莉的詞。《全清詞鈔》中詠茉莉者不多,僅六、七見,又多寫得過于直觀、具體,缺少韻味。本詞作者孫衣言,字克繩,號琴西,一號劭聞。漸江瑞安人,道光三十年進士,歷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大僕寺卿。有《娛老詞》一卷。作者在本詞題下曾自注云:“茉莉別種有名寶珠者,花朵較大,尤芳烈襲人。即尹惟曉韻,倚此嘗之。”詞中所詠者,即名寶珠之茉莉也。
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以月明、星遠、人靜之夜景為襯,集中詠月下茉莉花之豐姿。開頭“孀娥粲笑靨,笑逐人間方逐熱。雙杵輕篩素屑”三句,援引有關月宮的神話,既為茉莉花提供了月夜的背景,又給全詞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意思是說嫦娥展開盈盈笑臉,笑著數說人世間正在熱衷于追求熱鬧與喧囂。月光透過繁密的花葉照在大地之上,斑斑點點,猶如玉兔輕篩玉屑撒向人間。“孀娥”,本指寡婦,此處指嫦娥。“笑說”,既有情態,又有不以為然之意。“熱”,在此處指與“幽絕”的月夜相反的熱烈、喧囂。“雙杵輕篩素屑”,原指使用雙杵搗藥的玉兔,精心地篩著藥屑,此處用來形容透過繁密的花、葉落在地上斑斑點點的月光。“卻半簇銀花,半妝銀葉”,意思是月下的茉莉花叢,猶如盛裝的美人,云髻上半插銀白色的花朵,半簪銀葉,冰晶玉潔,嫵媚迷人,給人以只可遠觀而不可近褻之感。“半簇”、“半妝”之“半”,用得十分準確,既有花、葉參半之意,又與月光照射一半明亮一半為陰影的實際相符。接下去,“疏簾對月,更覓甚、珠宮貝闕”,是對茉莉的進一步贊嘆。意即隔著稀疏的門簾,面對著如洗的明月,欣賞著這“花朵較大,猶芳烈襲人”的茉莉花叢,還去尋找什么珠貝建成的宮殿樓閣呢! 從而與自注中“別種有名珠寶者”一語遙相呼應,突出了“別種有名珠寶者”茉莉的特異風韻。最后,作者又拉遠了鏡頭,擴大了視角,攝下了一幅月夜全景,并且再次突出了全畫面的主色調:仰望天際,星空渺渺,河漢遼遠;俯瞰大地,月華如水,花影樹影團團。并且將整個意境升華、凈化,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歸一、大千世界只剩下“清幽”兩字的境界。這就是所謂“星河迥、團團秋影,與我共幽絕”是也。
詞的下片,承繼上片結尾“幽絕”的情思,轉欣賞為傷別與悼惋,情思幽幽如縷。開頭第一句只有兩字:“愁絕”,干脆、利落,為下片之冠。換“幽”為“愁”,表明情緒的轉變。為什么? “漢皋新別”。意即為什么那樣愁苦,只是因為剛剛在漢皋與心上的美人相別。“漢皋”,山名,在今湖北省。本句取意于張衡《南都賦》“游女弄珠于漢皋之曲”。繼而,作者又想象別后美人憔悴的面容及旅途中的顛簸:“料粉淚、半銷香篋,深宵涼侵簟茀”。意即料想別后,你那和著胭脂的淚珠,必定洗掉了你半臉的脂粉;深夜里的涼意,必定侵入你乘坐的蓬車之內。勾畫出了美人別后的凄涼神態,暗喻秋寒之中茉莉凋謝的情景,寄托了無限的痛惜、關切之情。接著,情思進一步深化,以致達到夢魂繚繞的地步。“縱夢里相尋,難倩雙蝶”,意即縱然在夢境之中尋到了你,也難于使我們再象蝶兒那樣成雙成對了。今世難再之情宛然可見。“一杯澆艷骨,肯涴卻、清襟似雪”,簡直是在哭奠了。意思是,我只好呈上一杯醇酒,來祭奠你那香艷的骸骨,以寄托哀思。而且要恭恭敬敬,怎肯讓酒漿汙污了你那似雪的胸襟。從而表達了對逝去的美——茉莉花深沉的哀悼與珍重之情。最后兩句“羅紈畔、秋風微度,此意向誰說”,筆鋒又回歸到秋上面來,突出了悲秋之意,是對全詞的收束。意思是說,充滿涼意的秋風從穿著羅衣的身邊徐徐吹過,此時此刻的心境能向誰去訴說呢? 句中的“秋風”一詞,與上片結句的“秋影”遙相呼應,使秋夜的氛圍更為濃重。綜觀全詞,畫面情幽,情景交融,韻味十足。惟悲秋意識過濃,情調有些低沉。
上一篇:宮夢仁《茉莉X》詠茉莉花詩賞析
下一篇:田玉燕《臨江仙茉莉》詠茉莉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