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錢氏池上芙蓉》詠荷花詩鑒賞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這首《錢氏池上芙蓉》,開篇便展示了木芙蓉特性的系列意象:“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大背景是,江南九月,百花凋零,花事已休;小環境是,錢氏池上一中洲;中心描繪的是,木芙蓉婉曲柔媚的秀姿。首聯這兩句詩揭示了木芙蓉開于深秋,宜植水畔兩大特性,恰合楊萬里“染露金風里,宜霜玉水濱”的詩意。
緊承首聯,頷聯“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兩句,極富層次感地展開了木芙蓉傍水盛開的美妙圖景。近景:池畔與中洲之間隔了碧水盈盈;中景:池上中洲,木芙蓉如美人顧盼;遠景:落日黃昏,渺渺然,籠上一層淡淡的憂愁。這情景,這意境,叫人很自然地聯想起《古詩十九首》中描繪的織女星與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影象;也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顧愷之《洛神賦圖卷》中那衣帶飄飄,脈脈含情的宓妃形象。
頷聯是實寫落日黃昏中的木芙蓉,頸聯則是虛寫深秋冷月下的木芙蓉:“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以“玉盤”喻月亮,始于李白,他的《古朗月行》中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詩句。“金殿冷”、“錦城秋”暗含著后蜀主孟昶的故事,相傳他當年在成都城上遍種芙蓉花,每至深秋,四十里花團錦簇,故成都又有“錦城”之稱。“風吹羅帶”寫出了冷月下“能把柔枝獨拒霜”的芙蓉秀姿。
尾聯的“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象是對木芙蓉的勸慰之語,也象是詩人自身的解脫之言。那意思是,“宛轉在中洲”的芙蓉花呵,你和我都不必生什么遲暮之感,不管是秋深日落,還是月冷露清,這池塘總是別有一種幽靜,單是這幽靜也足夠你和我美美地享用了。這時(明正德八年)的文征明已是四十四歲,卻仍受著屢試不中的困擾,他的欲排除雜念,與木芙蓉同享秋池清幽的心情是可以想見的。
這首詩體現了畫家為詩的一個突出特色,即“位置經營”,取境襯托。木芙蓉所置身的大環境是“九月江南花事休”,特定空間是“池上中洲”,特定時間是“落日黃昏”,虛擬之境是“露洗玉盤”,錦城秋深,所有這些襯托了木芙蓉的“宛轉”、微笑、“風吹羅帶”,再配以“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的畫外音,木芙蓉的神韻連同詩人的情致便俱現于讀者的想象世界當中了。
上一篇:趙孟頫《水調歌頭和張大經賦盆荷》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商《詠雙開蓮花》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