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紅桂樹》詠桂花詩鑒賞
李德裕
欲求塵外物,此樹是瑤林。
后素合馀絢,如丹見本心。
妍姿無點辱,芳意讬幽深。
愿以鮮葩色,凌霜照碧潯。
李德裕很喜愛桂樹。這首詠桂花詩是他的《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中一首。詩題下有小注說:“此樹白花紅心,因以為號。”李德裕羅致在平泉別墅這株桂花開得很有特點,稱之為紅桂。這首詩寫作年代,據傅璇琮《李德裕年譜》定為開成五年庚申(804)揚州淮南。平泉即李德裕苦心經營的平泉別墅,地在洛陽附近三十余里。李德裕《平泉草木記》說:“余二十年間,三守吳門,一蒞淮服,嘉樹芳草,性之所耽,或致自同人,或得于樵客,始則盈尺,今已半尋……又得番禺之山茶,宛陵之紫丁香,會稽之百葉木芙蓉、百葉薔薇……復得宜春之筆樹楠、稚子金荊、紅筆、密蒙、句粟木”。結果,平泉在當時成為很有名氣的園林別墅。由于李德裕的權勢,“天下奇花異草,珍松怪石,靡不畢具”(《賈氏談錄》)以致有人寫詩道:“隴右諸侯供鳥語,日南太守送花錢”。(《劇談錄》)當時詩人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曾往游其中,與之唱和,白居易自稱:“洛客最閑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醉游平泉》)
詩的一、二句“欲求塵外物,此樹是瑤林。”便徑直說桂樹非人世間俗物,乃是上天仙界瑤林之樹。與李同時代的白居易《東城桂》中說:“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 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也是將桂樹與神話傳說中月中桂相關連。接著三、四句是描繪桂花的花的顏色,突出了眼前紅桂樹花的特點是“后素合馀絢,如丹見本心。”與詩下題注所說白花紅心相符。李德裕《月桂》詩題下注:“出蔣山,淺黃色。”《山桂》題下注:“此花紫色,英藻繁縟。”可見作者對桂花種類、色澤辨析得很細致。對紅丹桂的觀察也是細致入微的。如果說“素”和“丹”寫出了此桂花的顏色特征的話,那么,“妍姿無點辱,芳意托幽深”兩句,便是就紅桂樹白花紅心這不同尋常特征的進一步引申生發。姿質美好,冰清玉潔,絕無些微瑕疵可點辱,這是對白花紅心桂花的精神品格的刻劃。從形到神都形象地表明此桂乃塵外之物,實乃仙界之瑤株,絕非流俗中尋常花木可比。這兩聯的著意描繪是這首詩的關鍵之處,對仗工穩而形象鮮明。最后結尾說:“愿以鮮葩色,凌霜照碧潯。”以桂花自語口吻表白愿意以自己鮮艷紅白相映奇葩,傲霜而立,映照在碧水邊。潯,水邊深處。《淮南子·原道訓》中有“故雖游于江潯海裔。”這實際是點明此樹所處之地乃是臨水之岸,是山居別墅的一角。桂花一般是每年中秋八月開花,花期也較長。李德裕這里說“凌霜照碧潯”足見這種白花心紅的桂花,不僅顏色令人注目,而且花期很長還有傲霜寒的品格,更令人肅然起敬。作者對桂花的賞愛之意,眷戀之情也自然流露其中,使讀者不知不覺也受到感染。
李德裕很喜歡桂花。他在《懷山居邀松陽子同作》中說:“晨思小山桂。”在《山桂》中說“吾愛山中樹,繁英滿月鮮。”自稱“平生愛此樹。”他還有一首專門記述搜尋紅桂樹的詩。詩題很長,記敘了他尋求紅桂樹的經過。原來洛陽龍門寺敬善寺中紅桂樹,在伊川一帶很有名氣,李德裕有心于此,曾在江南任職時,遍訪諸搜尋,后來有位陳侍御在剡溪樵客處偶然得到幾株。李德裕移植園中,果然,相比之下群芳顏色均不及此樹。因而才得知,原來敬善寺那株紅桂樹是徒有其名的冒牌貨。李德裕很得意就寫詩說:“昔聞紅桂樹,獨秀龍門側。越叟遣數株,周人未曾識。平生愛此樹,攀玩無由得。君子知我心,因之為羽翼。豈煩嘉客譽,且就清陰息。來自天姥岑,長疑翠嵐色。芬芳世所絕,偃蹇枝漸直。 瓊葉潤不凋,珠英粲如織。 猶疑翡翠宿,想待鹓雛食。寧止暫淹留,終當更封植。”據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記》載:“已末歲,又得……剡溪之真紅桂。”,這首詩寫于開成四年,李德裕在淮南節度使任上。從詩末句“終當更封植”看,李德裕最終是要把紅桂樹移到平泉別墅中去的。《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中《紅桂樹》很可能就是李在淮南任所搜求到的剡溪真紅桂。不管怎樣,李德裕對花木樹木之喜好確是異乎尋常,而對于桂樹尤其格外偏愛。隱逸之士多愛菊、梅,富貴人家常好牡丹,李德裕出身世家,位居臺閣,其所好桂,大概是著眼于桂的如丹本心,幽深芳意,非民間尋常之樹吧。
上一篇:朱淑真《菩薩蠻木樨》詠桂花詩賞析
下一篇:向滈《念奴嬌木樨》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