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一萼紅詠虞美人花》詠虞美人詩鑒賞
陳叔柔
奈君何? 正帳中看舞,帳外又聞歌。蝶化春前,鵑啼夜半,補天漫問皇媧。妾命正如花片薄,比蕭湘、淚竹情更多。見說年年,悽紅怨碧,愁滿山河。認(rèn)取前生小影,想步搖玉珮,臉暈霞窩。色相參看,似還曾識,傷心又歷風(fēng)波。盡開向、無人見處,也難忘、啼頰與顰蛾。試比鴛鴦塚樹,可許交柯?
在這首“一萼紅·詠虞美人花”詞中,清人陳叔柔根據(jù)虞美人花的特點,通篇以有關(guān)的傳說故事為主線,娓娓寫來,情深意切,塑造了一個美麗、哀婉、篤情的美人形象。全詞名為詠花,實為寫人,在作者的筆下,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為軀體,人為靈魂,花與人在精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中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虞美人,原是楚霸王項羽的愛妾——虞姬的美稱。項羽被漢軍圍于垓下,行將敗亡。虞姬拔劍自刎。傳說后來從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株草花,也就是虞美人花。“奈君何? 正帳中看舞,帳外又聞歌。”寫的正是霸王別姬的情景。“奈君何”,即“奈若何”,意為你可怎么辦呢?“蝶化春前,鵑啼夜半,補天漫問皇媧。”“蝶化”,即變作蝴蝶,“鵑啼”指杜鵑鳥的鳴叫。皇媧,指傳說中煉五色石補天的人類始祖女媧娘娘。皇是美稱,與偉大相近。這句緊承上句,意思是說虞姬自殺了,它化成了春天里的蝴蝶和半夜啼叫的杜鵑。為了挽救楚霸王的失敗,它曾去向補過天的女媧詢問,但也無濟于事。其實,這句是暗示虞姬變成了虞美人花,因為虞美人花被形容為“因風(fēng)飛舞,儼如蝶翅扇動”,“蝶化”所說即此。另外,虞美人花多為紅色,而傳說杜鵑啼叫時嘴角出色,“鵑啼”形容的正是花之顏色。“妾命正如花片薄,比瀟湘、淚竹更情多。”“妾”為古時女子自稱。“蕭湘”,指湖南境內(nèi)的兩大河流蕭水與湘江。“淚竹”,即斑竹或湘妃竹。傳說舜死在蒼梧后,他的兩個妃子蛾皇與女英為之淚下沾竹。這句是以虞姬自述的口氣,說她的命比花片還薄,她的悲傷之情比為舜痛哭的二妃還多。“見說年年,悽紅怨碧,愁滿山河。”“見說”,就是聽說。難怪,人們會聽說或見到虞美人花的紅花綠葉年年歲歲含著怨恨,那滿身的愁氣把天地山河幾乎都塞滿了。
如果說詞的上片,只有個別句子是以虞姬的口氣寫的,那么,詞的下片,則整個都是虞姬在與讀者說話。“認(rèn)取前生小影,想步搖玉珮,臉暈霞窩。”虞姬想起了生前的影像,那是多么華貴而艷冶呀! 頭上戴著珠玉為飾,走動便搖的步搖與玉佩手飾,臉色紅潤,酒窩里仿佛閃動著霞光。“色相參看,似還曾識,傷心又歷風(fēng)波。”“色相”,佛教名詞,指一切事物的形狀外貌。這句是說,比照著虞美人花的形狀外貌,好像彼此曾經(jīng)認(rèn)識,這又掀起我心上的波瀾,不覺傷感起來。“盡開向、無人見處,也難忘、啼頰與顰蛾。”頰,指臉的兩側(cè),顰蛾,指緊皺眉頭。因為怕見生人牽動愁腸,所以盡力開在偏僻的地方,然而,仍然情不自禁地要啼哭,要皺眉。“試比鴛鴦種樹,可許交柯?”假如讓我化做男女戀人合葬墓上的樹木,可允許枝干互相交錯嗎? “鴛鴦琢”,指男女相戀慕,死后合葬之墳?zāi)埂!翱隆保笜渲Α_@最后一句,表現(xiàn)了虞美人對愛情的忠貞,生不能在一起,死卻要埋在一處,即使化做樹木,也要根連著根,枝靠著枝。
綜觀全詞,很少有直接描寫虞美人花的詞句,然而細一玩味,卻每一字每一句都與虞美人花密切相關(guān)。讀者通過詩人空靈通脫的描寫,仿佛就置身在花叢中,傾聽著虞姬字字血聲聲淚的哭訴。虞姬沒有死,她就活在那鮮艷美麗的虞美人花中。
上一篇:吳嘉紀(jì)《虞美人花》詠虞美人詩賞析
下一篇:吳信辰《詠虞美人花》詠虞美人詩賞析